都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那么秦朝都有哪些民间起义?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重,反抗愈烈。秦王朝建立后实行了十余年的暴政,百姓的苦难到了极限,忍耐也就到了极限,反抗也就是必然之势了。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始皇晚年,修阿房、建秦陵,苛刑暴政,激化了阶级矛盾,因此在他死之前,就有人起来造反了,他们中最著名的就是、和。
彭越本是在巨野泽打渔的人,后来为生计所迫,就拉起了一支由流民组成的队伍,做了强盗。后,也,于是队伍中就有人劝彭越说:“现在,许多豪杰都打起了反秦的旗号,马上就要灭亡了,你也可以站出来起兵,咱们举起反秦大旗,在这里裂土称王。”彭越说:“现在形势还不明朗,我们还是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一段时间之后,彭越的队伍发展到了几百人,都是被迫落草的流民。这时又有几人去劝彭越说:“我们准备起兵,你做我们的首领吧!”彭越一开始坚决拒绝,但这些年轻人一再请求,他就答应了。
彭越对他们说,明天太阳出来的时候集合,迟到的人杀头。第二天太阳出来的时候,还有十几个人没到,最后队伍集合起来后,有一个人中午才来。彭越知道行军打仗没有铁的纪律是不行的,于是他就对这些人说:“你们执意要推举我做首领。现在,我立下的规矩是有十多个人不遵守,不能都杀,但必须杀掉最后来的一个以申明军纪。”
众人都劝他说:“这次就算了吧,以后谁也不迟到就是了。”彭越不听,就将最后到的那个一把抓过去杀掉了,把众人吓坏了。然后彭越又设置了祭坛,就拿这颗人头祭天。祭祀完毕后,他就带着这帮人打起了反秦的大旗,队伍很快就发展壮大。秦灭亡后,彭越就成了割据一方的势力,后来在战争期间,彭越加入刘邦的汉军,成为与、英布并称的三大开国将领。
英布,又称黥布,原本是个平民百姓。据说他小的时候有个算命的对他说,如果你受了黥刑,你就能,英布不信,也没把这当回事。到了壮年时,英布果然受刑,于是他又想起了那位算命先生的话,认为这刑罚对自己来说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后来,他被抓到了骊山服劳役,骊山刑徒有几十万人之多,英布在那里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准备伺机而动,举起反秦的大旗。
不久之后,英布就带着一队人逃到了长江流域,在那里做了水贼,开始了最初的反秦活动。
公元前210年,当时的刘邦还是秦国的泗水,他奉命押送一批刑徒去骊山服徭役,但路途遥远,刑徒地不断逃走。刘邦想,这样下去到了目的地人也就跑没了,自己去了也是送死,还不如干脆把他们放了,还能卖个人情。反正秦王朝看着也快不行了,还是给自己留条后路吧!
到了丰邑地区之后,刘邦就下令将这些人都放了。这些人中的一部分人感激刘邦的大恩德,就决定誓死追随刘邦。于是,刘邦就带着这些人暂时躲藏在山泽地带等待时机,到大泽乡起义爆发的时候,刘邦的手里已经有一百多人了。
这三个人都是后来史书中极为著名的人物,因此他们的前期事迹被记载的较多。但可以肯定的是,始皇晚年时起来反秦的队伍不只这三支。
从三人当时的活动状况看,在始皇未死之时,天下人畏于始皇之威势,并不敢公然举起反秦大旗。他们的活动多是分散的、零星的,采取的也是落草为寇、逃避徭役这些简单的行动,并未有明确的反秦口号和目标,也没有对秦王朝的统治造成任何实质性威胁。但是,这些星星之火的存在意味着只要时机成熟,只要领袖人物振臂一呼,这些星星之火瞬间就可形成燎原之势。
公元前209年,时机成熟了,振臂一呼的人物出现了。
这一年,在泗水郡的大泽乡爆发了大规模的反秦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领导这次起义的是和。
据的记载,陈胜少年时代曾在地主家做工,有一次在地头休息时,他惆怅地说了一句:“苟富贵,勿相忘。”其他人都笑他是白日做梦,都是为地主做工的人,哪里会有什么富贵!陈胜却说:“哉!”可见,陈胜虽然出身贫贱,但并不安于现状,期望有一天能变得富贵。
吴广也是普通的农民出身,他作为屯长和陈胜一起带领一支戍卒队伍前往渔阳戍守,路上遇到大雨,延误了行期。按照严苛的秦朝法律,“失期当斩”,于是陈胜就和吴广一起商议,与其等死,不如造反,至少还有生的希望。吴广同意陈胜的看法,就这样,二人决意造反,开始谋划如何发动和说服他们手下的九百多戍卒。
陈胜和吴广都是荆楚之地的人,一直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口号流传,于是陈胜就对吴广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认为陈胜分析得很有道理,就派人占卜,占卜的结果是:“事皆成,有功。”这就更加坚定了二人的信心,但为了更广泛地发动戍卒,增强起义的号召力,他们又借助鬼神做了两件事情。
陈胜暗中在帛书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然后命人把它藏在鱼肚子里。戍卒们煮鱼时发现了这行字,都感到很惊异,开始议论纷纷。到了晚上,他又让吴广在扎营地旁点燃篝火,学者狐狸的叫声大喊;“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又想起白天吃鱼的事情,都感觉有大事要发生在陈胜身上了。这样,他们的潜意识里也就有了跟从陈胜的想法。这就是鱼腹丹书、的故事。
起义的准备工作就这样完成了。第二天,陈胜故意激怒了押送他们的两个秦尉,让他们鞭打自己以激怒士卒。吴广趁其不备,将一名都尉的剑夺下并将其杀死,陈胜也趁机杀死了另一名都尉。
杀死都尉后,陈胜立即召集士卒,慷慨陈词:“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胜第一次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激昂口号,士卒们群情激奋,表示誓死追随二人,,在所不惜。于是,这九百多个有血性的男子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点燃了摧毁秦王朝的导火索。
初期的农民起义军只有不足千人,也没有什么军事装备,但各个抱着视死如归之心,因此作战能力很强,顺利攻下了大泽乡和蕲县。在蕲县,陈胜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率领,另一路由陈胜亲自率领,两军同时挺进,兵锋所及,无不披靡,起义军接连攻下铚、酂、谯、苦、柘等县城。
随着地盘的扩大,农民军的规模也迅速膨胀。一路上,各地的农民、奴隶和手工业者纷纷前来投奔。到起义军攻下陈城时,他们已经成为一支拥有兵车六七百乘、几千、步兵上万的庞大队伍了。
在陈城,陈胜召集了当地的豪杰及一批有威望的地方人士,商讨成立新政权的问题。会上,、陈余等人反对陈胜称王,希望陈胜号召恢复六国,然后再称帝。这种落后的思想很明显已经不符合时代潮流了,因此遭到了其他在场人士的一致反对。参加会议的三老、豪杰都支持陈胜称王,他们说:“将军身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胜听取了三老们的建议,定国号为张楚,打起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大旗。
大泽乡起义胜利的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鼓舞了潜藏在各地的反秦势力。他们纷纷举起反秦的义旗,项梁在会稽起兵,刘邦在沛县、秦嘉在东海、吕臣在新阳都拉起了规模不小的起义队伍,其他零星的反秦势力更是数不胜数。赵义军很快汇合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形成了以陈城为中心的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各地起义军的成分极为复杂,有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也有六国的旧贵族残余势力,如上文提到的名士张耳、陈余等。甚至一些手无的文人也出于义愤加入了起义军,希望能为推翻暴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的九世孙就是抱着礼器加入了陈胜的起义军,在起义后建立的政权里担任博士官。
尽管起义军的成分复杂,动机不一,但在秦朝灭亡之前,他们的斗争目标是暂时一致的,都把矛头指向了秦王朝。
陈胜建立政权后,队伍规模迅速壮大。于是,农民军决定从陈城出发,兵分三路向秦王朝发起攻击,希望一举推翻秦王朝。一路由吴广率领,目标是荥阳;另一路由宋留率领,目标是进攻武关,分散的兵力,策应吴广主力军的行动;还有一路是由周文率领的大部队,绕开荥阳,直接向关中进军,进逼,兵锋直指咸阳。
除了这三条战略性进攻路线外,陈胜还派出武臣、张耳、陈余去攻打原地区,派周市攻魏地,派邓宗向东南进军,直取九江郡。各路义军的进攻,使秦王朝陷入农民起义的之中。
各路农民军中,除吴广一路由于秦荥阳守军坚守不出进攻受阻外,其余各路义军的进展都十分顺利,仅仅几个月时间,关东六国故地就大多被起义军占领,只有少数城池还在坚守。这其中战果最大的要数周文部,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沿途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人们纷纷加入起义队伍。在周文的率领下,这支队伍很快就横扫黄河中部流域,跨过了六国始终无法攻破的函谷关。
此时,周文部的实力较出发前扩充了好几倍,他们成了一支拥有战车千乘、步兵十余万的劲旅。这支队伍一路高歌猛进,直打到距咸阳仅百里的戏(今陕西临潼),眼看就要攻入咸阳。
形势发展得太快了,不仅震惊了秦朝的统治者,就连陈胜也始料未及。这样的胜利显得太快太突然了,无论是秦朝的统治者还是农民军的领袖,都不敢相信曾经战无不胜的秦军一瞬间就变得了,再也没有了当年威震六国、气吞天下的气势。
后来,的对这样的转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的一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切中要害。正是秦王朝不施仁政,使得民怨迅速积累,压迫愈重,反抗愈烈。“仁义不施”既是起义爆发的原因,也是起义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但除了这一因素外,还有两点必须提及。
第一,起义军准备工作做得较好。虽然陈胜、吴广最初是被迫起义,但起义前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如鱼腹丹书、篝火狐鸣等,为起义军的迅速发展奠定的政治基础和群众基础,保证了起义军在一路上都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能够迅速壮大。
第二,的昏庸为起义军的迅速壮大提供了。秦二世上台后,在的蛊惑下实行了一系列昏庸政策,使得秦政权内部腐化,使秦王朝这一国家机器丧失了基本的运行能力。当关东的农民起义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无知的秦二世还依旧相信在秦军的强大实力面前是没有人敢叛乱的。当从东方回来的使者告诉他起义的消息时,他依旧不相信那是真的,反而把报信的使者治了罪。这样,再也没人敢说实情,所以秦军对农民军没有任何防备。直到起义军的呐喊声响彻云霄,震动秦朝的巍峨宫殿时,秦二世才如梦方醒,但此时的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秦二世能做的也只剩垂死挣扎了。
当周文的军队攻下戏之后,秦二世终于开始清醒,下达了他一生仅有的两条正确命令:一是采纳的建议,赦免修筑骊山秦陵的囚徒,将他们整编为军队,由章邯率领攻击周文的农民军。二是收缩北部长城一线的防御,命边防部队南下剿灭农民军。
秦二世的命令一下达,形势就立即变得对农民军不利了。因为从军事角度看,农民军除了有士气、有民心之外,其他方面诸如将领素质、士兵战力、武器装备、后勤补给等方面都不如秦军。因此,当章邯率领的秦军反扑周文部时,周文三战三败,最后自杀身亡。起义形势急转直下,此时吴广还在与三川郡郡守李由激战,胜负难分。当听说周文部被消灭后,吴广的部下田臧假借陈胜的命令杀死吴广,起义军内部分裂,很快就被赶来的章邯击溃。
这样,章邯就一举击溃了陈胜的两路大军,形势变得对农民军越来越不利。那其他各路义军呢?为何不来援助?
原来,陈胜派到各地的将领,张耳、陈余、魏咎等,纷纷在各地恢复六国称号,独立称王,不再听从陈胜的号令。结果,当周文陷于被动时,得不到其他农民军的支援,最终惨败。
此时陈胜能调动的军队已经少得可怜了,因此,章邯于公元前208年12月向张楚政权中心——陈城发起总攻。
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下,陈胜率军奋力抵抗,但得不到张耳等人的支援,义军寡不敌众,没有取胜的希望。于是陈胜就放弃了陈城,开始撤退。当退至城父时,农民军里再次出了叛徒,陈胜的车夫庄贾将陈胜杀死并投奔了章邯。
此时,宋留还在率领农民军向武关推进,当听到陈胜被杀的消息后,军心涣散,没了斗志,宋留只好投降了秦军,最后被秦二世车裂于咸阳街头。
就这样,以陈胜为首的这支农民军走向了失败。正所谓“其兴也骤,其败也速”。在六个月中,陈胜领导的起义军先是所向披靡,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队伍从九百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使秦朝失去了大半个天下,只剩关中之地,其发展之迅速令人惊异。但在接下来的三个月中,陈胜兵败身死,几十万起义军被击溃,其失败的速度不仅令人惊异,更给人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为何农民军溃败得如此之快?
首先,起义军的口号有问题,或者说是农民阶级自身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陈胜提出的口号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口号说明陈胜不是要反封建,反压迫,建立起平等社会,相反,他是对自身所处的阶级地位不满,他想成为王侯将相,成为剥削阶级。在这一口号的指导下,当农民军稍有壮大后,他就在陈城称王,建立起了政权,开始过上帝王的腐朽生活。当农民军还在前方苦战之时,他就已经开始在后方广建宫室了。他缺乏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既不会用人,也不会带兵。
其次,不懂战略。在政治战略上,起义军最初定都在陈城是一时需要,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陈城地贫人穷,根本无法适应前方形势的需要,有必要把都城迁到刚打下来的洛阳、南阳、开封等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城市。尤其是洛阳,有巨大的粮仓、发达的经济、便利的交通,还有黄河天险等优势,对起义军的后续发展极为有利。但陈胜并没有迁都,还是在一个小县城偏居一隅,这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
在军事战略上,农民军没有清晰的战略着力点,而是,结果导致兵力分散,进而导致地方首领割据一方,农民军分裂成几股势力,力量大为削弱,最后被章邯各个击破。
陈胜领导的农民军失败了,但秦末农民起义的燎原之火,、刘邦、彭越、英布等人都成了各自起义地区的领袖,坚持与秦军作战。陈胜的余部吕臣等人也继续坚持着战斗,陈胜死后不久,这支部队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回了陈城,杀死了叛徒庄贾,张楚政权的大旗再次飘扬在陈城上空。
不久,吕臣的部队与英布联合,在清波击溃了秦军。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支部队加入了项梁领导的义军,随同项羽点燃的大火,一起见证了秦王朝的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