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简介,它的出自于哪个典故?

历史知识 2022-07-04 09:32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之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共敌不如分敌①,敌阳不如敌阴②。

  【注释】

  ①共敌不如分敌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设法分散它而后再打。

  ②敌阳不如敌阴先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后打击敌人虚弱的地方。敌阳抗敌之正面。敌阴抗敌之侧面、背面或弱处。

  【按语】

  治兵如治水,锐者避其锋,如导疏;弱者塞其虚,如筑堰。故当齐救赵时,谓曰“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①。批亢捣虚②,形格势禁③,则自为解耳。”

  按语注释

  ①夫解杂乱纠纷者不控卷司马贞《索隐》“谓解杂乱纷纠者,当善以手解之,不可控捲而击之。捲,即拳也。”控者,引也。撠击、刺。

  ②批亢捣虚批,用手击;亢,同“吭”,即咽喉,比喻要害。捣,攻击。虚,空虚。比喻抓住敌人的要害乘虚而入。

  ③形格势禁格,局限,阻碍。禁,禁限,扼制。形格势禁,即“形势格禁”的分装句。指形势或局面受到阻碍和扼制。

  【解义】

  应对兵事有如治水势头锐利的要避其锋芒,比如采用疏导方法以分流;势头缓弱的要乘虚塞堵,比如采用垒筑堤堰的方法以截流。因而,当救助的时候,孙子对田忌说“想解开纷乱纠缠的东西,不要用拳头;想解救正在争斗者不要直接参与迎面搏击,而是另选敌方要害及虚弱部位进行攻击,使争斗的局面受到扼制难于进展下去,则其争斗自行破解。”

  【出处】

  见“救赵”的故事。桂陵之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赵,国内空虚,遂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果然诱使魏将赶回应战。孙膑又在桂陵(今河南长垣)伏袭,大败魏军。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