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乾隆皇帝的手下,都有哪三位家喻户晓的人物?

历史知识 2022-07-04 08:1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爱新觉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第六位,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在这位万岁爷手下,有三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一个是,一个是,还有一个就是。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和珅还亲自经营工商业,开设当铺七十五间,设大小银号三百多间,且与英国、广东十三行有商业往来。

  和珅曾担任和兼任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众多关键要职,封一等忠襄公和官拜文华殿,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总管、掌院学士、《》总纂官、、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在主编《四库全书》期间,纪晓岚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并一度受任兵部侍郎,改任不改缺,仍兼阁事,甚得皇上宠遇。接着升为左都御史。《四库全书》修成当年,迁,充经筵讲官。乾隆帝格外开恩,特赐其紫禁城内骑马。嘉庆八年(1803),纪晓岚八十大寿,皇帝派员祝贺,并赐上方珍物。

  不久,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事。他六十岁以后,五次出掌都察院,三次出任礼部尚书。纪晓岚卒后,筑墓崔尔庄南五里之北村。朝廷特派官员,到北村临穴致祭,还亲自为他作了碑文,极尽一时之荣哀。


  清人纪晓岚,是孔子赞誉的那种“敏而好学”的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纪晓岚还亲自写了《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四库全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文史的重要工具书。纪晓岚也由内阁学士升迁礼部尚书。他一生中五次出掌都察院。纪晓岚80岁时,还拜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衔,兼国子监事。纪晓岚82岁卒于嘉庆十年,嘉庆皇帝御赐碑文“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

  刘墉,祖籍安徽砀山,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于山东诸城,家族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其曾祖父刘必显是年间进士,祖父刘棨曾担任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则是乾隆朝的一代名臣。刘墉成长在名门相府,家族成员世代为官,自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刘墉出身名门相府,祖上数辈都是进士出身。父亲刘统勋更是官居宰相,深得倚重,刘墉走上仕途具备深厚的家族渊源。刘墉一生为官五十余载,宦海沉浮,几经起落,官职最高时做到体仁阁大学士,总体而言清正廉洁,继承了父亲刘统勋的衣钵,成为乾隆、嘉庆朝的重要大臣。

  相传其人聪明绝顶、为官刚正,刘墉在民间有着"刘罗锅"的称呼。历史上的刘墉是否真是个罗锅,又是否曾中状元,并无确凿史据可考。据一些杂文笔记记载,刘墉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相传当年殿试前十名卷册被递到乾隆皇帝面前,刘墉卷本来列为第一,但乾隆想提拔一位平民才俊,刘墉由于出身相门而被降格,与状元失之交臂。

  此后民间有传言刘墉个子很高,常年躬身读书写字,背看上去有点驼,产生了"刘罗锅"的说法。也有史料指出,嘉庆皇帝曾称刘墉为"刘驼子"而成为"刘罗锅"说法的出处。不过刘墉当时已是年届80岁的老人,有些驼背弯腰本在情理之中,并不能成为刘墉是"罗锅"的证据。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