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中三元”是科举中的一种情况,都有哪些人考中过?
“”是用于形容古代考试中的一种情况,指某个考生参加考试过程中,在乡试、会试、殿试三次考试中均考得第一名,接连考得“解元”、“会元”、“状元”。这种说法大致出现在。宋代及以后的科举考试中,读书人先在县、府参加考试,通过考试的称为“生员”,俗称“”。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考得“秀才”之后,才算获得了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接下来,是参加每三年一次由省府主持举行的“乡试”,又称“秋闱”。此考连考3场,每场3天。乡试考中,称为“举人”。“举人”便具备了做官的资格,中举者正式跨入阶层。讽刺小说《》中的“中举”段说的便是乡试中举的情形。在“乡试”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中“举人”,则称为解元。
通过乡试的举人,次年三月参加在京师的“会试”和“殿试”。会试由礼部在贡院举行,也称“春闱”,同样是连考3场,每场3天,由翰林或内阁主考。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贡士第一名称“会元”。贡士”可以参加接下来的四月份的“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的一级,由亲自主持和出题,并定出名次,第一名称为状元。自古言:“文不称第一,武不称第二。”客观地说,要在文科考试中做到“连中三元”,确实相当难。
尽管非常之难,历史上仍有17名学子过关斩将而“连中三元”!他们是唐朝的张又新、崔元翰,的孙何、、、杨寘、王若叟、冯京,的孟宋献,的王崇哲,的黄观、商辂、王名世,的钱檠、陈继昌和戴衢亨、王玉璧。他们不愧是历代之俊彦,是奇才中的奇才!
,历史上也出过两位“武三元”。
其一是明朝年间,浙江永嘉人王名世连中武科三元,官授千户。他博通经史,工诗善书,时人称其武艺、诗词、书法为“三绝”。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秉性刚介,不媚权贵,颇有直道君子之风。
其二是清朝年间,也是浙江人王玉璧,连中武科三元。此人在明末曾参加武秀才考试,射箭第一,号称“神射手”,故人们赞其为“武四元”。他虽是武士出身,但,文笔斐然,也有文武全才之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