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统一天下后,鉴于东汉以来混乱不堪而怎么划分区域?

历史知识 2022-07-04 08:1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581年—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下的大一统朝代,享国38年。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国土范围

  隋灭陈后,疆域东起辽河、北抵大漠、西至敦煌、南据交趾,大业元年(605)又吞并林邑,国土面积达427万平方公里,不久林邑复国,大业五年(609)时隋朝一度吞并吐谷浑、伊吾,疆域达到极盛,国土面积达到467万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隋朝行政区划有两次重大变化。隋代地方上分为州、郡、县三级,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末年开始的州郡县三级制已经混乱不堪,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直接统县,时又改州为郡。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全国190个郡,1255个县。

  隋朝州的长官每年年底都要进京述职,称为朝集使。朝廷则派司隶台官员或别使巡查省地方。

  隋朝行政区划,在该朝短暂的历史中仍发生两次重大变化。隋文帝基本统一天下后,鉴于从东汉末年州、郡的区划已经混乱不堪,故废除天下郡置,改为州县二级制。隋炀帝继位后,不久将所有的州改为郡,实行郡县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时的区划架构。

  沿革

  东汉末年,天下只有十三州,分辖一百多个郡。经过割据,南方荆、扬、益、交等州有较大发展,到西晋统一时增加到十九州。

  此后的二百多年内,东晋、南北朝天下分裂,各地各代统治政权大量增置、侨置州郡,到隋朝取代前的大象二年(580年),天下已经出现了211州、508郡、1124县,一个郡一般只辖一至三个县,三级行政区划的意义已经不大,许多郡的太守实际不理事,但这个额外的行政机制却仍造成地方官僚体系庞大,增加政府与人民的负担。南北朝后期,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已混乱到了极点,郡一级形同虚设。

  隋文帝面对这种局面,于开皇三年(583年)废天下诸郡,改变了存在近六百年的州郡县三级制。在开皇九年(589年)平定南朝的陈以后,统一了全国,隋文帝又将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度推行于全国。这样,东汉末年以来一直沿用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划制改为州、县两级行政区划制,实行的依然是州制。隋朝从583年至607年实行州县制共24年。

  隋炀帝登基后,并省了一部分州,隋炀帝于607年(大业三年)复改州为郡,以郡统县,恢复秦制。实行郡县二级制。,杨广仿效,在郡上设置司隶、刺史15员,司监察之职。许多人以为隋实行的是郡县制,这是由于《·地理志》所记的隋朝的行政区划制是609年(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当时炀帝实施的是郡县制。

  实际上,炀帝实施郡县制是从607年至618年,仅11年。所以隋朝主要实行的还是实施了24年的州县制。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沿革史看,隋朝是处于从州制时期到道制时期的过渡阶段。隋朝实际实行州县二级制的时间略长于郡县二级制,由于此后《隋书》记录的是隋炀帝改制后的郡县情况,隋文帝的州县体系的很多细节遗失。

  虽然隋朝实行的是二级制,从形式上恢复到了秦朝与西汉的架构,实际天下的郡数已经远远超过了秦时的36郡或48郡,达到了空前的190郡,隋廷无法高效管辖近两百个一级行政单位,所以隋炀帝效仿汉武帝设置监察州监督各郡职务,监察州置刺史,辅官有长史、司马等。

  当时隋朝有冀州、兖州、青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梁州及雍州等监察州。隋朝行政区划随着王朝灭亡后,后继的唐朝、北宋又相继恢复了道、路作为新一级行政区,恢复三级制。宏观上,隋朝是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沿革中重要相对不成熟的一个过渡阶段。

  据《隋书·地理志序》记载,北朝的末年,计有州210,郡580,县1124;隋文帝平定南朝的后,又得南朝30州、100郡、400县。,隋初共有州241,郡680,县1524。而据《隋书·地理志》载大业五年的行政区划,隋郡为190,县1255。可见,比隋初刚统一全国的时候减并了很多,南北朝滥置州、郡的情况在隋朝已不复存在。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