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与宗室子弟之间关系亲密,还是与外戚的关系亲密?
“专权”的现象不仅仅在严重,其实在古代社会里一直是常见的现象,即使出现之后稍有缓解,但依然无法根除。其背后所涉及的根由可以从宗法和国事两个层面上得到解释,实际上就是“君权”与其他权力的斗争体现。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思考一个问题,在皇族中,皇帝是与同姓的宗室子弟之间关系亲密,还是与自身外戚的关系亲密?
乍一听,同姓的宗室子弟,那不就是自家人吗?要么是自己的叔伯一辈,要么是自己兄弟或者子侄,这样的关系还不亲密吗?
这是一个误区。
如果了解过中国家谱的修撰就能知道,宗法制下的亲疏除了直系之外是很淡薄的,尤其是几代人之后。
家谱修撰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各家只会收录到自己平辈的兄弟那一级,再之下的子侄辈就不再计入自己家谱当中。
比如一家人兄弟三个,老大的家谱里是有老二老三的,也有他们的配偶,老二老三的孩子,也就是老大的侄子、侄女一辈并不会在老大家的家谱中出现。
同理,老二、老三的家谱也是如此,不会收录其他兄弟的子女。
那么就应该知道,对于皇室来说,从宗法的角度来看,其母系势力和自己皇后家族的势力,在血缘关系上是要亲于同宗子弟的。
这种情况随着年代的推移会越来越明显,我们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与和谁的亲属关系更近一点?
刘备和汉献帝,他们共同的祖先要追溯到去,中间隔了几百年,近二十代人,那么他们之间的血缘关系有多大?
汉献帝和刘备就相当于今天两个人同姓,说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一样。
而曹操和汉献帝是什么关系?曹操的女儿后来成了汉献帝的皇后,这是实打实的外戚。
也就是说,别看汉献帝叫刘备一声皇叔,但其实论亲疏关系,曹操都比刘备更近一点。
国事层面上,外戚更能让皇室安心
说过了家事,再来讲讲国事
一般情况下,“外戚专权”或者说“外戚干政”是有一个条件的,那就是君主年轻,甚至是幼小。
,这不是外戚专权的原因,只是一个客观条件而已,真正的原因在于皇权对哪些人更为信任。
在“家天下”的格局里,外戚即使有了权力,那也很少能登上皇位。也就是说,他能到达的顶峰就在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更别说有规定,异姓是不能称王的。
连王爵都没有,更遑论篡权呢?
看看王莽就知道了,这是在汉代因为外戚干政而出现的篡权事件,十几年的事件就宣告灭亡,然后天下重新回到了手中。
一个例证不够,那么自己登临皇位,最终也没敢改朝换代,还是将天下归还了李唐王室。
这都是历史上存在过的例证,现代人知道外戚能走到哪一步,古代人更知道他们的终点。
而最主要的是,外戚只有依附于皇权才能得到其自身的地位。
也就是说,外戚这些家族的显赫是与和其有关的皇帝有直接关系的,双方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试想,连皇帝都换了的话,那外戚又从何说起?
所以,这就出现了一个天然的铁杆联盟,外戚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支持现有皇帝,否则就是自取灭亡。
也就是说,宗室可能觊觎皇位,奸臣可能改朝换代,但外戚一定不会对皇权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反而会坚定地支持皇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皇帝会信任哪些人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将权力下放给异姓臣子,那么不能保证其是否有造反的野心;如果将权力下放给同宗子弟,那也不能保证他有没有对皇位的觊觎。
,如果是外戚掌权,那么最差的结果也只是外戚坐大,自身的皇位是没有威胁的。
而这样的情况到这一任皇帝的寿命终结,那么下一代皇帝也依旧可以保证是同姓子弟,出现改朝换代的可能性是极低的。
同样的,新任皇帝登基,外戚的格局就会被重写,之前的外戚因为权力的过大会与新皇权出现争端,必然会受到打压,否则就有造反的嫌疑,自然被整个国家所不容。
那么,要么之前的外戚逐渐沦为普通家族,要么就会迅速崩溃,这也是被历史无数次证实的事情。
所以说,外戚之所以能专权干政,那是因为皇帝对它的信任程度要远高于其他势力,它只是“君权”与其他各类势力之间的角力过程中,君权找到的铁杆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