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历年备考满分作文赏析:办法总比困难多
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65分,含书写分5分)
要求①以“办法总比困难多”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
【解读】
徐州市中考作文连续5年都采用这种命题方式一道全命题作文,没有提示语,只有2点写作要求。2011年《有句话儿在心头》,2012年《又是一个新起点》,2013年《总有一次惊喜》,2014年《阅读,曾让我感动》,2015年《办法总比困难多》。徐州市中考作文命题的指导思想就是考查学生的生活积累、思考和感悟,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让考生有话可写。
学生的生活空间虽然有些狭窄,但从生活内涵上讲,还是多姿多彩。生活对于花季雨季的少男少女,亦如一首歌词写道生活是一条藤,着几颗苦涩的瓜;生活是一根线,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是一条路,怎能没有坑坑洼洼……。所以,我们要告诫中学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求学生正视生活中的困难,激励他们战胜各式各样的困难,超越自我。作文命题价值导向昂扬向上,向社会释放着正能量。
题目中的“困难”,指处境艰难、生活穷困,亦指事情复杂、阻碍多。对于初中学生而言,主要指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压力,成长中的困惑与烦恼,生活上的艰难与困境等等。“办法”即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办法可以是技能技巧,思维路径,精神力量等这两个名词主要指向文章的材料。“总比”是一定比,肯定比的意思,这是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说明我们不论遭遇怎样的困难,一定能够找到办法,解决问题暗示文章的主旨。
如果写记叙性文章,就写出自己或他人在学习或生活中遭遇或感受的具体困难,有详细的过程,还要写出通过自我感悟或在他人的启迪下,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办法,更要通过抒情议论语句揭示主旨,画龙点睛。
如果写议论性文章,尽量举出不同类型的事实论据,加之恰当的引用和道理论证,思路清晰地论证“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一中心论点。如果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结构安排或并列论证,或递进论证,文章就能进入更高的一个档次。
【误区】
1。对题目中关键词“总比”审视不够。考生只是叙述出事件或者把困难和方法简单交代就匆匆结尾,缺乏对所选材料内涵的挖掘,对作者情感态度和文章主旨没有充分揭示。
2。材料+标题式。记叙事件不具体,缺少情节,多概叙,少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主题的表现不是从材料中自然表现,而是像贴标签,补补丁一样,生硬地拼凑在一起。
3。文体意识不明,记叙一段文字之后,马上来几句议论抒情,貌似夹叙夹议,实则非驴非马,难辨文体。
【范文】
办法总比困难多
天空透着澄净的淡蓝色,晚霞穿过天马行空的云彩映照在我的四周,厨房里传来轻微的声响,我从书本中抬起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
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中考的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书包里,课桌上,书房里随处可见复习用的练习、笔记与书本,为了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我每天坚持做五道把关题,为此时常忙碌到深夜。
指针又一次指到了十二点,我还在题海中埋头苦干。橘黄色的灯光疏疏落落地投射到书页间,形成无数光影。我在这一道题上浪费了半个多小时,却依旧找不到突破口。“滴答滴答”,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不时地在演草纸上飞快地计算着,眼前的字母仿佛变得陌生起来,它们在试卷上躲躲藏藏,让我理不清头绪。困境让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我把头埋在臂弯里,整个身体伏下去,盯着做了一半的题目不知道路在哪里。
手指触到温暖的感觉,我抬起头来,妈妈正把一杯茶放到我的手心里,“又遇到难题了吧?来,喝点清茶清醒清醒大脑。”妈妈对我笑了笑,“没有什么战胜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我端起茶杯,白色的杯底舒展着几片墨绿的茶叶,我喝了一大口,温热的液体温暖了我的全身。妈妈知道我不喜欢喝浓茶,所以,这杯茶里并没有太多的苦涩。
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细细地琢磨每一个给出的条件,是不是方法出了问题呢?我的脑海中掠过无数个知识点,忽然想到老师上课讲的一道例题,灵感不期而至。“哦——”我轻呼一声,“果然有简便方法!”思绪泉涌,笔走如飞,我不停地计算着,这道题,终于迎刃而解了。
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我透过玻璃看到了点点星光,那就像我的信心与意志吧,在困境中引领我前进。
人生是一段永不止歇的旅途,如飓风起于青萍之末,需要经历千百种困难,并为之努力,才能泅渡成功这条河流,蜿蜒成生命的高度。信心是这条路上必备的行囊,它让我不懈地努力与追求,坚信黑暗的前方就是光明。
抬起头,我想是的,
办法总比困难多!
【解读】
这篇文章以题目“办法总比困难多”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开头自我的心理暗示,中间妈妈的话语鼓励,结尾战胜困难后的感悟和收获。开头“对啊,办法总比困难多。”引起下文,结尾“是的,办法总比困难多!”水到渠成,画龙点睛。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条理清晰。
文章选材紧扣学习生活,记叙“攻克我的薄弱科目——数学”中遇到困难、战胜困难的过程详细具体。心理描写如“秒针的脚步声让我更加慌乱,我紧紧地咬着笔杆”,真切细腻;景物描写如“窗外是一片看不见的黑,我低头重新读题”“窗外的景致在黑暗中反而清晰”,烘托着“我”心绪发展变化。
文章语言形象生动,如,“倒计时牌上的数字在一天天地消瘦下去”,一“瘦”字,让人浮想联翩,玩味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