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字
本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
书中有几个句子,我很喜欢。
“那轰然一响,我们也是星辰。”
看的时候觉得这句话真美。这是书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了。大概是说,我们和星辰一样在旷远的宇宙中孤独而不可重现地存在,既让人骄傲,因为我们和星辰一样可贵又优美,又让人悲伤,因为星辰也是终将消亡的存在。坐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在我看不到的满天星火里,那跋涉千年的星光终于到达地球,而发出光芒的星辰,或许已经湮灭无存。我们,也是星辰。
“事实上黑暗本身是不存在的,他们只是缺少光线的照射罢了。”
黑暗中亦有光芒的存在,每双不同的眼里,亦会有不同的世界。在她的眼里,黑暗,只不过是缺少光芒的照射。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中,你遇到的黑暗,只不过是,太阳有点迟到。
哲学给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那么哲学是什么?《苏菲的世界》里有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这个戏法要数十亿年才能变出来。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思议的戏法感到惊奇。他们年纪越大,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里觉得非常安逸,不愿再冒险爬回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语言和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来,但也有些人死命抓住兔毛不放,并对那些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吃喝的人们大声吼叫。”
,我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好奇心。好奇心让人们思考,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而不是像其他人一样,认为世界本该是这样。这样的一些人,就是哲学家。
说不定,读完这本书,你就会开始思考。翻开《苏菲的世界》,它会带你走进一个智慧的哲学圣殿。(陈珂欣)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0字
这个假期,我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把我们带进了哲学的世界,让人通过思考“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这类哲学问题,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书中哲学家艾伯特和他的学生苏菲在研究学习哲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童话故事中的人物,经历了很多超自然的现象。其中,一个名叫艾勃特的少校不停地给苏菲寄生日贺卡,让苏菲帮忙将贺卡转交给少校的女儿席德,苏菲惊奇地发现自己和席德的生日竟然是同一天。有一天在逛书店时,他们发现了一本叫《苏菲的世界》的书,在读这本书时,他们惊奇的发现,书中描绘的内容和他们现在的生活一模一样,而且他们还发现,他们现实中的生活竟然完全按着书中的内容在进行和发展着。
,他们推断自己只是艾勃特少校创造出来的书中的人物,他们制定了一个周密的计划,成功地从书中逃了出来,来到了另一个世界。他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中,他们能够看得见那里的人,但那里的人看不见他们。在这个世界里,他们找到了席德和他的父亲艾勃特少校,而这时席德正好读到了《苏菲的世界》一页,这页的内容描写的正是苏菲找到了席德和艾勃特少校。
书中还有一个神话故事让我陷入了思考,一群人住在地下洞穴中,他们背向洞口坐在地上,手脚都被捆着,只能看到洞穴的后壁,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堵高墙,墙后面有一些人形生物走过,手里举着各种不同形状的人偶,由于人偶高过墙头,墙与洞穴之间还有一只火炬,这些人偶则会在洞穴后壁上投下了明明灭灭的影子。在这种情况下,穴中居民所看到的唯一事物就是这种“皮影戏”,他们自出生以来就这样坐着,他们认为世界唯一存在的只有这些影子了。
有一个穴居人设法挣脱了锁链,他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洞穴上的这些影子从何而来?当他转身看到墙头上的人偶时,他终于明白原来过去一直看到的都只是影子,他爬过高墙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还有蓝天、白云、鲜花、阳光,于是他返回洞穴告诉同伴,外面世界是那样的美好,可以一起出去享受,可他的同伴却认为他是个疯子,把他给杀了。
书中的故事引起我的深思,我们是不是书中的人物?如果是的话,我们身处其中的这本书,究竟什么时候会被写完,而书的结局是什么……
《苏菲的世界》还描写了很多哲学史和哲学家的故事。你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我们看到马就会认出来,而马并不是都长得一样,可多少不一样的马,我们都称之为马。柏拉图认为,这是因为在我们出生时心中对所有事物都有一个模子,我们参照心中的模子马,认出来面前的就是马。而他最出色的徒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是因为先有的马,人们看到马后,才会在心中映射出来马的模子。
而哲学家是怎么产生的呢?举个例子,魔术师变魔术,他可以从一个空空如也的帽子中拉出一只兔子,我们不会奇怪,因为魔术师做了手脚,所以会造成我们眼中的这种非自然现象。如果我们把人类比作魔术师拉出的兔子身上的细菌,我们出生时站在兔子毛的顶端,对所有事物都好奇,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好奇心渐渐被打消,认为一切都理所,慢慢地就在兔子皮上安家乐业了。
而哲学家却永远保持好奇,放弃了舒适,不断向兔子毛的顶端进发,就是想要看清魔术师的面目。
所以,保持好奇心,追求真理才是最重要的。《苏菲的世界》这本书让我受益颇深,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哲学这门学科,还让我学会了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让我们向兔子毛顶端进军吧!(雅兰草)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
苏菲的世界像是虚无的,又像是真实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许许多多未知的奥秘。我们的世界就是如此。
从收到第一封信起,苏菲的世界也许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谁?”看似简单的问题,实则包含了许多哲学的道理。在这位神秘导师的引导下,苏菲渐渐有了更宽阔的知识面,那些不寻常的来信,似乎也唤醒了这个14岁女孩的悟性和天赋。她游于各个知识领域,探究着一件件难理解的哲学问题。但未知的世界远远比她想的更复杂,更怪异。不知觉中,苏菲的世界越来越不同寻常,可能,世界本就是这样的。
本书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级作家,乔斯坦·贾德。主修哲学,神学及文学,是当代重要的北欧作家。也许苏菲就是他的一个缩影,是他寄托感情的人物。,苏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来了,,也在人们心里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网上的论坛我见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尽头即为神学”。而我认为,组成神学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学。《苏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学入门书吧。它唤起了我们隐匿的,潜藏的对世界的一个个问号,而后又不禁使我们产生了一个个恍然大悟的感叹号。哲学就是这样的吧,存在于世界的各个角落,任何时间。
我们可以构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盘古开天劈地而来,那么宇宙又是怎样的存在?那么世界到底是怎么来的?总有人说宇宙是无限大的,而无限大到底是多大?没有边际,甚至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这足以见人类的渺小,世间的宽广了。于是人类便试着去认识,去理解这个他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哲学的大门就这样被悄悄打开了。
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这个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温柔,每一颗星星,每一片云朵都让人忍不住驻足观望,浮想联翩。所以才让人们留恋,惋惜,从而认识生命的可贵。
所以,这不止是苏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马宇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