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读后感
《复活》读后感
《复活》这本书是19世纪末,俄罗斯社会风景画,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天堂的幸福和纯洁,触目惊心的是在沙俄官僚制度下的凄苦人生,比如马斯洛娃曾有花一样的年华,在被聂赫柳多夫诱奸之后,那花一样的年华霎时间无影无踪了,此后她便终日过着饥寒交迫的日子,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欢乐和祥福的生活,在俄罗斯的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农奴主的剥削,农奴何止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日子,他们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惨绝人寰的可怕境地了,与之天壤之别的是莫斯科彼得堡上层贵族的荒淫无耻,奢侈骄横的的生活,托尔斯泰敢于面对社会的罪恶,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全套国家机器进行猛烈的抨击,指出贵族们挥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上面。
复活?!
复活?是哪种性质的复活,是生命,即肉体的复活!还是?是精神,灵魂的复活!小说讲的是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和农奴私生女卡秋莎玛丝洛娃这两位曾经心灵纯洁的青年,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现实,个人的遭遇,精神,思想的溃烂,在这两种对立思想的激烈斗争下,精神复活了的这样一个过程。
女主人公的遭遇是当时社会的代表,被人抛弃,失去亲子之后被主人撵走。走出那个家后,正如书中所说她遇到的一切人,凡是女人都把她当作摇钱树;凡是男人,从上了年纪的警察局长到监狱男看守,个个都把她看作玩乐的对象。对于任何人来说,除了寻欢作乐,除了肉体上的淫欲,世上其它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她在这样的社会压迫下,自暴自弃,吸烟喝酒,从中可看出,当时社会作风的糜烂,似乎当时的女人充当的角色就是玩物,阶级分层是那么的明显,低层的女人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脆弱!
清醒的现实
看了这本小说,结合其背景,让我觉得当时俄国的沙皇专制与我国的封建制度有几分相似之处。生活在这样制度下的人变得冷酷无情,阶级性强,面对他人悲惨的遭遇无动于衷,或是应该的。
在生命即将结束,主人翁不后悔,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的是尽自己的一份力,毁灭那个充满罪恶的社会制度,他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背景,受家庭思想的熏陶,还有如此正义,明智,勇敢的行为!试问在当时又有几人能做到?我想托尔斯泰创作《复活》也许就是希望我们读过之后,更加真实地去了解社会,,对生活有所感悟,能够更加理智地生活。
《复活》读后感1500字
《复活》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俄国贵族聂赫留朵夫由年轻时积极向上的人,在贵族的腐朽环境中堕落为腐败的恶人,再通过与马斯洛娃在法庭上的意外重逢而得到灵魂的净化的故事。
故事揭露了沙俄封建贵族的腐败和对人民的压迫,还有教会的伪善丑恶,体现了人性最初的光辉和男主女主经过痛苦的挣扎之后精神上的复活。
故事中其实有很多原来和聂赫留朵夫一样善良的人们,可他们都同主角一起堕落,而且沦陷的更彻底,直到都没有醒悟,还把聂赫留朵夫叫做“怪人”,这当中的原因有很多。
他们明明和聂赫留朵夫一样都身处一个肮脏、可怕的环境中,可只有聂赫留朵夫“复活”,原因还是在于他们没有经过痛彻的思考和经历。
这也是聂赫留朵夫和他的姐姐以及原本心地善良的谢列宁本质上的区别。
人是环境的动物,成长过程中的环境对人世界观和信仰的养成有很大的影响,步入社会之后的后天环境也是不能忽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聂赫留朵夫和他的朋友就是在这种安逸享乐、歌舞升平的环境中迷失自我的。所以人要不断地警醒自己,不断地反省,经过挣扎之后才可以脱胎换骨。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会用大脑思考,会不断地从外界获取知识,也正是如此,有些人甚至把意识看作是世界上最先存在的东西,任何物质都是由意识构成的。笛卡尔也说过“我思故我在”。
我们很难在哲学上区分唯心和唯物谁对谁错,人要不断的思考却是不争的事实。或者说,我们要主动的思考。
实际上,即使是聂赫留朵夫,在上层社会中沉沦久了之后也一度停止了思考。如果不是聂赫留朵夫很不情愿地被派去做陪审员,又很不巧的在法庭上看到了被冤枉的被告,也就是自己曾诱奸过的马斯洛娃,他的思想也不会觉醒。
这就是封建官僚最可怕的地方,因为每个人都身处在一个骄奢淫靡、腐败堕落的环境中,所以每个人也会觉得这一切理所,当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丝丝正义的念头,就会被朋友、同行、亲戚认定是古怪、歪门邪道的杂念。所以每个人都变得慵懒、恶毒、追名逐利,正直的人们会被排斥,被指认为危险的存在,而为这些高官贵族们买单的,就是底层的这些可怜的劳苦人民们。
农民们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为的就是养活坐在皇宫、大宅子里面的这些废物。
社会阶层固化,思想封闭,整个沙俄罗曼诺夫王朝不断在变化的就是皇帝和这些贵族的名字,科技的进步也是为了让贵族的生活过得更好,满足斯拉夫人征服的欲望,反倒使得底层社会的生活越来越糟,以至于农民们听到地主要把土地分给他们时,起初一致认为这是陷阱。
高官贵族们放弃了思考,连底下的人民也放弃了思考,不敢产生任何抵抗的念头,反倒生下来就认为贵族地主就该心安理得地受自己的服务。
女人们沦为地主的女仆,妓院里的女人丝毫不感到羞耻。还有出现在《装在套子的人》里的别里科夫,无论出现什么变化他都极度恐慌,总是嘀咕着最好什么改变都不会有,因为这样也就不会产生乱子,而这恰恰是统治者最想看到的。如此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人不思考,就不会意识到社会的问题、价值观的问题,社会也自然不会进步。成天抱怨生活又苦又累,生来就是道具,而不是人如其名的人。
即使是聂赫留朵夫,也将一切摆脱痛苦的方式都归结于——拥抱你的敌人,在上帝面前承认你犯下的罪孽——这能够解决问题吗?
可见,在这个角度上说,托尔斯泰的思想也是软弱无力的,因为既然是革命,就必须伴随着新思想的产生和不可避免的暴力,但凡是革命,就必须由铁和血铸成。
世界诞生了一个聂赫留朵夫,可其他的贵族同僚们还在享乐之中,封建保守势力依旧强大。
就连人们所信奉的神明在世俗中的代言人——教会,也变成了腐败的、贵族为了安慰和控制劳苦人民的工具,可见托尔斯泰的思想局限性也是不小的。(吴)
复活读后感1000字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于189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玛丝洛娃是一个贵族庄园里农奴的私生女,本来难以存活,但幸运的被主人看中,收为养女,取名喀秋莎,庄园的主人是一对姐妹,信奉宗教,不结婚,喀秋莎作为养女,生活充满希望。偶然邂逅了庄园主人的侄子,纯洁、善良且有崇高理想的贵族青年涅赫柳多夫,对他心生爱意。第二次相见时,涅赫柳多夫诱奸了她,并把她抛弃,使她陷入了悲惨遭遇,沦为妓女,改名玛丝洛娃,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她感觉生活没有一丝希望,于是拼命吸烟、喝酒,麻醉自己。一次被诬告谋财害命,关进监狱,被昏庸的法官判处四年苦役,流放西伯利亚。
在审判玛丝洛娃时,正巧涅赫柳多夫是其中1名陪审员。当他认出玛丝洛娃时,良心受到谴责,就决定拯救她,救赎自己犯下的过错。在奔走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一些人失去土地的劳苦农民、作威作福的狱吏,从政府部门各色的人物,让他对自己的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看到了社会丑陋黑暗的一面。他不再只为玛丝洛娃一人而奔走,他将为整个社会谋求一些未曾有的东西。玛丝洛娃在涅赫柳多夫的真诚忏悔和关怀下,消除前怨,逐步恢复过去的爱情,重新唤起埋藏在内心深处的美德,自动戒了烟酒,为了不损害涅赫柳多夫的名誉地位面拒绝与他结婚,而与另一她心爱的犯人西蒙斯结合,从而走向新生。
小说描写了极其广泛的生活画面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底层人民进行对比,通过涅赫柳多夫和玛丝洛娃,清晰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俄国贵族和农奴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生活,贵族生活极尽奢华,农奴朝不保夕。
作者最终也没能找到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和矛盾的方法,在小说中作者对革命者并不抱太大希望,他宣扬的只是一种非暴力政策,即不以暴力抗恶,他虽然厌恶政府执政者,却反对报复政府的统治,所以他通过革命者表达了这个思想,就像书中纳巴托夫说的;不应该摧毁整个大厦,只要把这个美丽,坚固,雄伟,为他们所热爱的古老大厦内的房间作一次重新分配就行了。作者只希望通过福音书里的教义教导人们向善,希望借此感动所有的人,使统治者也向善,达到社会的安定繁荣,人民生活幸福,从而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作者虽然没有找到社会的真正出路,但他为普通民众服务的思想以及其忏悔过程是值得每一个人深思的。男女主人公在心灵上、道德上都达到了复活,思想上也达到了新的飞跃。(来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