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傅雷家书》的读后感
人是最有灵性的动物,这一点在品德、操守上有很大的体现。在人生的长河中,做人是尤为重要的,在读《傅雷家书》时,我对做人又有深刻的觉悟。
傅雷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文学创作,对做人又有更独到的见解。在信中傅雷总告诫儿子要先做人。“我始终认为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顶要紧是人,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有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先要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这句话我是认同的,立人是基础,做人是前提。只有提高自己的艺术文化修养,提升自身品德道德,才能真正地投身于学问,无后顾之忧了。
在读家书的过程中,字里行间透露出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及殷切的教导。而我也仿佛投身于家书里,忘情于文字中。在“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一信中,傅雷提到做人的作风要“干净”,做人亦是干净。在平常生活中,做人做事是干净,不守冗杂的。这对于做人则又是一种独到的见解。
读了一封封家书,我知晓了做人之道为人之风。这家书亦是一本人生之书,书中涉及的做人之理,无不是我们一生为之追求的事业。读完“人生本是没有穷尽,没有终点的马拉松赛跑”一信,我对人生又有了新的感悟。信中傅雷对儿子说“我们一辈子的追求,有史以来是追求不到的,因为人的理想幻想永无止境,所以完美像水中月镜中花,始终可望而不可及。”做人就是这样,有些人总想做最完美的人,但做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只能在追求完美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
读完了《傅雷家书》,我对做人做事又有了新的看法。读家书知做人是不错的。人是一撇一捺而组成的,做好人才能做好一切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因为所谓的“强迫症”而浪费大量的时间,有时不免引起内心的纠结与挣扎。但再想想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于是就又舒了心。傅雷说过“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这又说做人要起起伏伏的前进了。
读家书知做人。而做人又有许多奥秘,恐怕只有不断的阅读才能窥尽了……(张政)
读傅雷家书有感600字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经常听到有人将父亲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傅雷家书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从1954年至1966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极广,不仅有艺术、思想、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为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及照顾是他人不可比拟人的。
每一封家书都体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傅聪的教育及引导,都值得我去细细回味,体会其中在信中那丝捉摸不透的父爱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学感悟。“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在傅聪走后的第二天,傅雷就对自己以前对自己儿子所做的行为而感到忏悔了,傅雷从小就受到严苛教育,长大后也同样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聪。儿子走后,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儿子。他在信中诚恳地对儿子诚挚的道歉,这对于一个受中国文化熏陶下的父亲是很难得的。
傅雷曾告诫傅聪,“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他告诉儿子,人生是充满曲折的,有成功也会有失败,在成功时,我们不能太过得意;在失败时,我们也不能太过失落,要把持好一个度。以达观的心态坦然地面对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败所打倒。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他也如同傅雷一般,总是扮演着严厉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当我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才发现父亲并不是我想象中,对我动不动就是非打即骂,父亲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爱不像是母亲那般汹涌,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细流。在这一刻,我读懂了父亲。
父亲的爱是世上最伟大的爱,只有我们认真体会才能知晓其中的浓厚。(邝钿翔)
家长傅雷家书读后感200字
今日,陪孩子共读了《傅雷家书》。书中收录了傅雷与儿子傅聪之间的书信,那或长或短的家书,是傅雷与儿子之间精神的接触和思想的交流。看似平凡的家书,却讲述了一个个人生的哲理,对傅聪的一生起到了很大作用。一段段文字让我感受到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小到吃饭穿衣花钱,大到事业人生艺术,事无巨细,关怀备至。作为父亲的他设身处地的为儿子着想,时时给予在外求学的儿子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去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真正的成长成德才兼备的人。
《傅雷家书》这本教人育人的书,教会了我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孩子的引路灯,让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健康快乐的成长。(张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