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读后感字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4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活着》的读后感800字

  第一次看《活着》是在高中的时候,当时也只是抱着一种好奇的心态去阅读,囫囵吞枣,只是知道个大概。

  每当对生活感到困苦的时候,我都喜欢重温一遍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我喜欢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细微情感,那种朴素的,充满人文精神的描写。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从他朴实的名字中可以看到,其实他的父母是希望他能够有一个幸福富贵的生活。,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福贵,他的人生似乎除了悲伤还是悲伤。

  虽然福贵年少时家境殷实,但他没有珍惜,嗜赌成性,输光了家产,人到中年落魄不堪。可以说他的人生充满了艰辛与坎坷,为母亲求医买药不幸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得幸捡回了性命,可回到家中时母亲已经过世。虽然已经遭受了许多的苦难,他的悲剧才拉开序幕。儿子有庆因为被迫献过多的血而丧命,女儿凤霞因难产而逝,妻子也因不堪打击而离去,后来女婿也因为意外而亡。想着福贵还有自己的外孙相伴,可是命运似乎喜欢开玩笑,死神也带走了他年仅六岁的外孙。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离自己而去又是何等的悲哀!可是福贵依旧坚强的活着,一个迟暮老人与一头老牛相伴,仍坚持的走下去。

  我想是什么力量支撑着福贵顽强地活下去?是爱,是爱让福贵顽强地活着。当他因赌一夜至贫时,是父母妻子的爱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时,是母亲对媳妇的信任引导他洗心革面。在他遭受儿子的意外死亡悲痛欲绝时,他心里想着的是怎么不让妻子受伤。尽管妻子有病,福贵不离不弃。越是残酷的打击越显示出福贵顽强的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即使所有的亲人都离他而去,他因为心中有爱,和一头老牛生活在一起。

  福贵经历了如此多的磨难仍然选择坚持,他是纯粹的为了活着而活着的人。

  我们深知生命的重要性,而更加的珍惜。那么对比福贵,我们似乎更加的幸运。

  我们可以在可掌握的时光里努力拼搏,活在当下,珍惜每一段时光,为自己所想的生活而活着。

  推荐大家都能看看余华的《活着》,明确活着的目的,明确幸福的含义,不要顾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活着读后感范文1000字

  人为什么而活着?人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是余华在书中的自序。

  《活着》这本书太过于沉重,它超出了我的承受底线,那些鲜活,最终变得死寂的生命,深深地映在我的心上。作者用平静的近乎残酷的笔触诠释了主人公富贵的一生,书中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惊艳的语言和词汇,也没有刻意的煽情,但全书令人感到深沉,令人对生命产生深深的感悟。从初始的淡然到后面的凝重,翻动书籍的手指越发迟疑,期待着一个转折,让主人公富贵走向幸福的转折。,我失望了,作者是那样的残酷和吝啬,我几乎是一路心痛走到。

  富贵,又富有贵,多好的名字啊。是他父母对他的期望,但他穷困潦倒,厄运相随。他赌博成瘾,地和房契都抵给了龙二,一无所有,富贵的妻子却不计前嫌,他们有两个子女,一个叫凤霞,一个叫有庆,凤霞只做了4年的小姐,因为发烧,成了聋哑人,因为想让有庆上学,她被送走,却没有一句怨言。欢喜的是,她嫁人生育了一个儿子,名叫苦根。不幸的是,她突然大出血死在了医院……苦根的爸爸活活被钢筋板夹得血肉模糊,苦根也因为一次发烧吃多了包子,撑死了。

  全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庆死的那一章。有庆天真可爱,从小就懂得干农活,帮父母分忧。也就是有庆的善良,他抢着要给市长夫人献血,但护士的漠然态度,为了讨好高层,几乎抽干了有庆所有的血。看到这一段,我的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是对有庆的心疼,也是对护士的行为感到愤怒。就是护士的漠然,八九岁的有庆就这么离开了这个世界。富贵为了不让家珍伤心,偷偷地将有庆埋了。但家珍终究还是知道了,但她却没有拆穿富贵。终于有一天,太想念孩子了,便对富贵说“带我去埋他的地方看看吧。”这几件事无疑是给了他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而放弃,而是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残忍世界。他亲手埋葬了六位至亲的家人,我不能想象富贵的承受能力有多么了不起。

  在我看来,余华是冷漠无情的,他何以让那么善良的妻子,那么聪明伶俐的儿子女儿乃至更多的人相继离富贵远去。余华用他的笔杆直戳人性的弱点。富贵为什么不去自杀?我们有时候会想,在经历了一次次的悲剧,看着自己身边的人相继地离自己而去。他不应该绝望吗?他不应该对生活失去自信了吗?他不应该很孤独吗?我想,富贵是绝望、孤独和寂寞的,,余华偏偏让富贵活着,这活着就是一种折磨。活着,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执着地活着。已成为唯一能描述富贵的形容。

  读了《活着》这本书,让我认识了什么叫做苦难、坚强,什么叫做平凡而不平凡。有一句话说我连活着都不怕,我还怕死吗?活着才是最美好的希望。(曾余香)

余华活着读后感3000字

  《活着》这部小说是我第一次细读余华的作品,而就是这一次,我喜欢上了余华这位作家。他常用的是朴素简单而又带有真实的故事语言描写特点来表现人物性格。以往读的都是张爱玲、林徽因、白落梅、三毛这些我最爱的女作家的书,对于她们的文笔,我不作过多的解读,《活着》,是我一定要用笔记来记录的。

  《活着》这部小说我读了第二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内心真实的情感总是掩饰不住而流下眼泪。

  从这本书中的序言部分了解到余华写这本书是缘起于他无意中听到的一首美国民歌——《Old Black Joe》,中译为《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离他而去,他依然友好的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触动了作者,也给了他更多灵感,于是就在1992年有了《活着》这本小说。

  《活着》讲述了在内战、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社会变革的大时代背景下徐福贵的人生和家庭不断经受着苦难,到了所有亲人都先后离他而去,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的故事。

  谁知,活着,要历经千辛万苦;谁又知,活着,亦可是夹缝求存。“人要靠记忆来慰籍,靠倾诉来释然,靠平静来概括,靠回首来彻悟。”作者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采访了一位活在底层的农民徐福贵,纵使徐福贵无喜无悲的回忆起了他历经磨难的一生……

  一、身在福中福贵是个徐姓富家公子,那时候的他也是名副其实的“福二代”。上有溺爱他的父母,下有漂亮可爱的闺女,中有富家千金、门当户对的妻子,家中算得上是富庶,他有着村里人所不能及的生活,享受着他人所不能享受的尊宠,让人甚是羡慕。但人好像总是喜欢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感觉,往往在满足和拥有中堕落,真所谓“身在福中不知福”,福贵就是这样,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了。

  二、家中败落烟花柳巷仿佛是无形的磁场,深深吸引着福贵,吃喝嫖赌“全面发展”,使他陷进其中。他从不顾及自己妻子的感受,忘怀于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他也许从来没有想到现在的逍遥只是昙花一现。人有时候总是忘乎所以,放荡不羁,当一切浮华都成为过去时,繁华也就悄无声息了。福贵不知道自己正在给自己挖陷阱,这一陷,福贵再也没有把自己“挖”出来。,他父亲年轻时将祖宗产业的一百多亩地产赌输,败了家产,福贵有样学样,终究还是将剩下的房产地产输了个精光,沦为穷光蛋,落得个父死家破的下场。

  三、幸福只是一瞬间人一旦被上帝关注,那么他得到的不是垂青,就是遗弃。父亲离世的一抹伤痛还未退却,又增加了一份妻离之痛。得知福贵家遭受这种算得上毁灭性的变故,家珍被父亲接走了,当时还怀着尚未出生的孩子。福贵不知所措,显得格外的落魄。男人一旦犯错就难以被原谅,一旦倾家荡产拥有时的霸气便莫名减少,他的妻子走了,他只能默默的耕种租来的五亩地,因为他要养活狼狈不堪的自己、年迈蹒跚的老母亲和伶俐幼小的女儿凤霞。“人往往在容易活的时候不安分的活,而在难以活下去的时候又要竭力地活下去”所以,福贵学会了耕地。家珍重情重义,虽然福贵落魄了,她最终还是带着已出生的儿子回到了福贵身边,当福贵看到家珍回来时,我不知道作者内心情感有多浓烈,反正我是难受,那种绞心痛的难受。终于,一家人团聚了,虽然生活在茅屋里,一家人也算是幸福,但飞来横祸,福贵因外出为生病的母亲请郎中,被抓去当壮丁,参与战争,战争的惨烈远非常人所能忍受,在战场上面临一次又一次的生死,那炮火声,呐喊声,呻吟声,无一不在刺激着这个没怎么见过世面的非正规军,夜不能寐,只想回家。福贵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就像他的名字那般——福、贵。被俘,踏上了回家的路。

  四、幸福只是开始福贵回到家中,看到自己的一双儿女,心想幸福时光将要来临,不幸却听到母亲去世、女儿凤霞因生病变得聋哑的消息,心中顿时悲伤,再后,为了儿子上学,也为了女儿有个好的生活,将女儿送到别人家领养,命运的眷顾,一家人还是团聚在一起。自古福祸相依,儿子友庆在给别人献血时,为救人而亡(这部分让我读着心灰意冷,县长夫人生孩子大出血,为了救她,医生肆无忌惮的将一个常年吃不饱的孩子血抽干了,我心生愤怒!)。女儿凤霞最终也找到了自己的最爱——二喜,一个偏头的孤儿,凤霞有福气,二人结婚后很是相爱,孕育了爱的结晶——苦根,不幸而且揪心的是凤霞大出血死了,也是死在了弟弟友庆被抽干血而亡的那个医院。随后,家珍也被常年的软骨病“折磨”得离去了,只剩下福贵、二喜和苦根相依为命。原本以为上帝就此放过经历了多次生离死别后的福贵,可是好景不长,女婿二喜在工作时被水泥板压住,再也没有醒来,只剩福贵和苦根了,可是孤单,可怜的苦根也不被上帝怜爱,不被命运放过,死神或者是觉着人间太苦,苦根可怜、可悲才从福贵身边带走他的吧。一家八口人,只留福贵孤单的生活,孤苦无依。其他家人在那一头团聚,只留他苟活于世。

  与老牛——“福贵”相依为命一个人,总是孤单难耐,需要陪伴。要人陪伴,总有些勉强,因为福贵爱的人和爱他的人都早已匆匆离去,年迈八旬的他,只能买头无法选择自己牛生的老牛作为自己的余生伴侣。还不知道,福贵的人生和“福贵”的牛生谁先结束,谁先离开。两个孤单的身影在余阳照耀下,相互陪伴,相互依偎,但却异常凄凉……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我揪心难受的情绪也却还依旧。

  作者通过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社会下的一些事实,但只是存在一部分夸张的描写。小说的魅力在于它源自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也就是说,小说中有事实存在,无论是人物还是事件,甚至事情发展都是货真价实的存在的。在当时的背景之下,不可能只有这么一个人是这样的。中国人口千千万万,仅仅是处于基层的农民,都是随处可见的。中国原本就是农业大国,在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之前,依然是靠天吃饭,庄稼颗粒无收,重病难以就医,亲人死于非命……这些事情,相信在当时几乎都是人们的真实写照。不说别的,就拿我们自己爷爷奶奶这辈人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灾荒,那是怎么熬过来的?想吃一顿饱饭是根本不可能的;生病,没有钱买药。有钱的人,没有几个,恐怕谁家都是像福贵家一样过来的吧,福贵仅仅是当时背景下的一个典型代表人物而已。

  面临一次次的痛苦与别离,主人公福贵也是束手无策,活着,也许是他唯一能做的事情。活着,记着他曾经经历的一切,念着所有爱他的人和他爱的人,缅怀着他们的曾经……

  我一直以为亲情像是人内心中一条无形的曲线,看着亲人为自己所疲累时,人的自责感会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福贵也如此,自己不但把原本应该完美的一生毁在了自己手里,还拖累了家人。

  人一旦真实的活着,那不真实也逐渐变得真实了。余华曾在序言中说过“我始终为内心需要而写作,理智代替不了我的写作,正是因为如此,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愤怒和冷漠的作家。”也许,这就是余华愤怒和冷漠的原因,听多了荒冷而让人心寒的故事,见多了荒凉故事背后的辛酸。

  当凤霞难产死去时,感到时代的悲凉;当友庆被抽干血时,感到人性的难以预测;当家珍离开人世时,感到疾病的冷漠;当二喜被水泥板所压时,感到承担家庭的不易;当苦根吃毛豆吃到被撑死时,感受到贫穷的无奈……

  纵然如此福贵并没有到处宣泄,而是对一切经历都看透后的超然,对待善恶无别,用一种充满同情的态度和目光看待这个现实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勇往直前,无所不有的新时代,不会担心庄稼颗粒无收饿肚子,不用害怕疾病缠身无法医治,更不会恐惧有战乱,因为我们背后有一个强大的中国。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奋斗,全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虽然还有部分贫困人口,脱贫攻坚工作仍在持续向前,充分发挥大国优势,在决胜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稳。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以及在所有走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贫困人口已经大幅度下降,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民解忧,为民除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一定程度上的支持。而我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和青年学生党员,时刻铭记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成为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的组建者之一。

  我体会不到那个时代的人们是怎样生存下来的,因为生活很难,活着更难。但我知道,我应该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用力的活着,将生命活出宽度,活出长度。

  活着,不生不死。活着,在人世间,在凡尘里,在每一个不放弃的信念里。(赵菊)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