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字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800字
花迎春开随秋落,不问风雨俱来,这是生命成长的自由,本文中的猪,特立独行,也不过是在这个荒谬的时代中,寻找自由并行于自由。
现实生活中的猪,命运从来被人掌控,可以说它们是在娘胎里时是最幸福的时光,可他们并不知道的是,未问于世却已注定生命的行程。如今的猪可以说是火遍各个角落,以食物的形式。以前的乡下,每家都会饲养一只猪,那时它们还有属于自己的窝棚,现在却很少了,他们最大的价值便是被卖于市场,以千克计量,命运不过如此,却不如一株花的生老病死。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中,这只特别的猪,追逐生活成了他的本性,他可以嗅出劁猪刀的味道,然后躲过终结者的束缚;他可以吃饱后跳到房顶去沐浴阳光,抛开世俗的猪的生活;他可以模仿汽车响拖拉机响,而且很像,挑战者人类达不到的高度。而文中的“我”也偏偏对他明目的偏爱,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它吃饱后才轮到其他的猪,招来来自猪的嫉妒。老乡们说它不正经,领导痛恨它,而“我”却称他为“猪兄。”更希望它可以学会人的语言,然后倾心交谈,他面对危险时,“我”不愿做参与者,而“猪兄”的表现化解“我”内心的矛盾,它占领要点仿佛压住生死结,像战士一样临危而不乱。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不是猪,是生活中的智者,他做到了如何面对挫折而从容不迫。其实我们大多数人就像被圈养的猪,自由被人圈圈画画着,我们内心的自由空间也在一点点的涂涂抹抹着,我们曾经幻想的自由,曾经构想的生活,就像这只猪一样,打破常规。不喜欢猪圈,那就越过紧闭的门,四处游荡也是生活;不喜欢被人束缚,那就听从本心,做真实的自己;不喜欢被人掌控,那就特立独行,走好自己的路。生活里大多数人被圈养,被禁锢,可总有跳出束缚圈的人,看着生活在牢笼里的人,他们更多的是庆幸,不枉自己特立独行换来的想要的生活。
大概是每个人内心都有一头猪,那头猪或懒惰或勤奋,或庸庸碌碌或独行自我,可不管怎么生活,未来有限,其实猪并不笨,其实人也并不缺少自由,缺少的是一颗特立独行的心,一份特立独行的执着。(孟显诺)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我很喜欢王小波,他大概是作家中程序写得最好的了,这有点像个笑话,但却是真的。起初我并不知道这一点,读大学的时候,一次在网上凑单买书,看到了系统推荐的一本书名叫《爱你就像爱生命》,那时我还没读过他的作品,也不可知道他是一位作家,只是觉得这本书的名很好,就买了下来。拿到手后才发现是一本书信集,书中收录了其与妻子李银河以及其他友人的书信。其中的一封答友人的信中,王小波解答了友人的一个关于程序的问题,最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是前辈啊,真是一位天才,能文能理,在当代家中挺独特的。许有人并不知道王小波是位作家,那些知道王小波是作家的人,未必又是知道他曾是位程序员,倘若这两点你都知道,那么你必定是十分了解他了,这里谈到的文章你必定是看过的了。
这是怎样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呢?它总是喜欢跃过圈栏,逃离人们为它设置的牢笼,到处游逛,有时跃上猪圈的房顶晒太阳,有时模仿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时整天不见踪影。它的确是特立独行的,不像其它的猪啊牛啊,在人们的安排和设置下,猪们负责长肉,牛们负责干活,生活毫无乐趣可言。除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以外,其它的家畜们似乎安然享受着人们为它们设置的生活,也许牛们偶尔会抱怨一下,毕竟它们还要干活呀。可是那些猪们大概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整天慵懒地待在狭窄的圈里,吃饱了四脚一伸就睡,睡醒了再接着吃,它们从小就认为这是理所的生活,不用自己觅食,到点了就有人送来。也许偶尔会憧憬一下外面世界的美好风景,但人们为猪修建了可以遮风避雨的圈,猪们就更加没有冒着风雨外出觅食的想法了。它们全然不会想到这一切的东西都是要付出代价的,人们为它们安排这一切,为的就是得到它们的肉。也许直到被宰杀的那一刻,它们才明白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又或许它们永远都不会明白,直到自己全身除了毛发以外,都被食用掉,人们并不关心它们的感受。
也许你要说了,猪毕竟是猪嘛,即便是人,倘若有着这样衣食住都被安排得好好的生活,也会失掉冒着风雨独自走向外面的想法,何况是猪呢?引用作者的原文:我倒见过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生活安之若素这的人。因为如此特立独行的猪才让作者敬佩,才让我们这些读者刮目相待。在那里的人们看来,这头猪的行为有些离经叛道,再加上它老是模仿糖厂的呜笛叫,给生产队的人收工带耒困扰,于是领导决定对它釆取专政手段,要逮住并制服它。它面对人的的围堵表现得异常镇定和冷静,并成功逃了出去,回到了自由广袤的田野,从此不再受人们的约束,虽然失去了安逸的生活,却获得了自由,更重要的是摆脱了被人食肉啖骨的命运。
在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教给了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安于被安排的生活,即使那样的生活很安逸闲适,不用付出就能够衣食无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看上去确实是令人羡慕的,尤其是对那些生活中处于困境的人。这样的生活就如同被圈养的猪一样,使你失去了学习生存技能的动力,也让你无法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果的愉悦。你无法离开这样的温室,也就体会不到外面世界的美丽。其结果就是,如果有一天失去了给予这样生活的依靠,你将发现生活变得无比困难。古语有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富不过三代”。翻开中国古代历史,哪朝哪代都在说千秋万岁,可又有哪朝哪代能做到?不都是开创者和前几代励精图治,后面的继承者坐享其成,坐享其成者生来衣食无忧,安于祖先创下的基业,是一代不如一代,直至灭亡。
在生活的形式方面,大多数人是不是都或多或少、自觉不自觉地过着一种被无形设置地生活呢?很多时候身边的人希望我们做些什么,怎么去做,我们似乎有意无意地都会那样去做,或是看到身边大多数的同龄人在怎么做,自己也就跟着怎么做。比如婚姻,家人觉得这个家庭门当户对,或是那个家庭物质条件好,是你应该做的选择。在旧社会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女性,她们几乎没有什么选择的权力,大多数都是安于社会和家庭强加给自己的设置,鲜有敢于追求自己的想法的人。如今社会还处在新思想和旧思想过度的阶段,这样的现象也是不少的。又比如求学、工作等,人生一件一件已经发生的事情和未来要发生的事情,似乎都在这样的无形设置中逐步完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又慢慢地从被生活设置的人变成设置别人生活的人。为了不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让他们学这学那,有时候也不管他喜不喜欢,适不适合,反正自己觉得是为了他们好。孩子读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将来进入什么行业工作,和什么样的人谈对象结婚。把曾经被人对自己生活的设置毫无保留得用来去设置别人的生活,或许这就是大多数人的人生和他们要过的生活。我不确定这是不是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只是当我在读这篇文章时,脑海浮现出了这样的想法。
如果单单是这么理解这篇文章要表达的东西,可能是有点浅的,我并不确定作者是否想表达更加深层次的思考,那就是思想上的被设置,这样的设置才真的个人是无法左右的。毕竟他们是经历过一段特殊时期的,出生于改革开放后的人们未必有这么强烈的体会。这听起来有点沮丧,仔细想想,哪个时期的人们在思想上不被设置呢?中国思想最开放的时候恐怕就只有春秋战国时代了,诸子百家虽然只是笼统的说法,但那个时候确实是允许各种各样的思想学派存在的。那为什么自那以后到今天,这样的允许各中政治学术思想的时代就没有再出现过了呢?这里面确实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是社会政治的发展,当时需要社会精英们思考国家和社会应该以什么样的制度治理;,彼时虽然诸侯割据,名义上天下还是周王室的,大家都还是奉其为共主,所以没有哪个诸侯国可以有力量要求人们只能谈论一种思想,直到秦统一了六国,统一的王朝为了维护稳固的统治,必然就要统一各个领域的东西了,于是“书同文,车同轨”,这些措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确实体现的是统治者对人们思想的设置。不久后汉朝的建立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因为有利于统治国家而不断被历代开国帝王推崇,才有了今天的地位;还有就是外部环境,那时候毕竟还没有什么特别强大的外敌,也就不用担心外部文化思想对内部的渗透。自秦汉以来,直到清末,中国虽然分分合合,总体上都还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各个时期的统治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干预人民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也一样,这里面有维护统治稳固的考量,也有维护国家利益的考量。今天的世界格局早已不同于当年,曾经殖民和侵略我们的对手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文化渗透我们的国家,让我们的人民相互对立,他们好从中获利。没有统一的思想把人民凝聚在一起,加上外部反对力量的干预,国家可能就会分崩离析,清末后被列强欺凌的局面恐怕就要上演了。所以我以为只要我们的政府还是为大多数普通人民群众服务的政府,而不是为少数社会精英或是权贵服务的政府,那么为了维护统一和平,我们不应该认为这样的思想设置有什么不妥。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不同的人读了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不妨大家都去读一读王小波的这篇文章,看看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体会。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后感1000字
初听这个书名,我简直太兴奋了,我就喜欢这种俏皮的书名,就喜欢略有讽刺却意味深长的形容,就喜欢这种幽默的字里行间透漏出的悲哀。所谓“特立独行”,即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与品行,不肯随同流俗,但它只是一只猪,你们说可笑不可笑。
在文中写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用作者的话说,这只猪有些不同。这只猪不与别的猪一样,安于人给它安排的生活,这只猪充满了“个性”。这只特别的猪并不安于它作为猪的本分,反而像猫一样到处乱逛,甚至学会了汽笛声,它惹来了麻烦。就是这次“麻烦”,我无比敬佩这只神奇的猪。它表现地很镇定,在枪火声中潇洒地跑了,不不听从人的安排,还是无所畏惧。“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们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插入得自然,虽轻描淡写,却看出本书要说的并非是猪而是人,作者对文革期间被设置得单调的生活的愤怒,已通过黑色幽默传达出来人的生活居然与动物相差无几!
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如果很容易,那么特立独行者就太多了。作者说“很难”,有两层意思一方面,喜欢设置别人的总是强者,渺小的个体要反抗强者的设置,没有超强的智慧与勇气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独行”就意味着孤独,“特立”则使自己与众不同,鹤立鸡群,而人都是害怕孤独的,害怕被人另眼相看。,要改变被人设置的命运非常难。但猪的命运掌握在人类的手中,它依然能够做到与人类对抗,人为什么就不能呢?不是不能,而是不敢。因为反抗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读完本书,真的不禁佩服这只猪,但我也在想,作为人类的我们真的如同作者说的那般很多时候比不上这只猪,常常生活在别人的安排之下,束缚着自己,没有勇气挣脱种种“设置”吗?那为何司马光会去砸缸、哥白尼会提出“日心说”、邓小平会主张改革开放、乔布斯会创造出“苹果”?是的,一般的人,往往是听从命运的安排,并没有举起勇气与命运努力抗争,渐渐地禁锢在这样或那样的束缚下,这就是“从众效应”,故名思议,一人闯红灯,所有人都跟着违规;一人偷窃而未被抓,许多人都以为这有利可图;一个工作投机取巧,好多人都盲目效仿,觉得是捷径......
生活中,从众效应比比皆是,但当众人行为有悖于道德之时,我们必须做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要记得虽众人皆为利奔波,而我却独寄情于书,收获一份宁静闲适;虽众人皆悲秋伤春之时,而我却独赞秋高气爽,春满乾坤;虽众人皆感慨时运不济之时,而我独叹一声“阳光总在风雨后”;虽众人皆言人心不古时,而我却独吟一句“人之初,性本善”……生活的疲累麻木了世人的神经,噬碎了对美的憧憬。而特立独行,似一声春雷,敲醒我们该有的觉悟!
岳飞在众人皆苟且偷生时,他却“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展不世豪情,将精忠报国谨记心间,为领土完整浴血奋战;鲁迅在众人皆麻木不仁浑浑噩噩之时,他神智清醒,以笔为剑,直指旧社会的愚昧与腐朽,将中华这条沉睡的巨龙从梦中唤醒......
工作中的我们更是,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一路向前,风风雨雨,但无论是风调雨顺还是风雨兼程,既然选择,便全力以赴;无论扶摇直上还是举步维艰,既然坚持,便无怨无悔;无论事倍功半还是事半功倍,既然决定,便尽心尽力......守住初心,你会收获“举世皆醉而我独醒,众人皆浊而我独清”的潇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憩淡,“黄河之不天上来”的磅礴,“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洁净!
我的朋友,如果可以,按自己的方式生活,勇敢追求,不畏他人,活出自己的精彩,请记得“你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贺奉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