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体》有感字
读《三体》有感800字
《三体》是一部长篇巨制的科幻小说,作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构建起科幻与现实交织的恢弘世界,用科学的眼光审视人文,从人文的角度描绘科学。在时间焦距的无限延伸中,揭示出生存危机下的黑暗与恶,也描画出善良与希望,引发人们对生命、历史、科学、宇宙等无尽的思考。
《三体》讲述了在“红岸基地”工作的叶文洁,意外探测到外星信号,在经历一系列生活的打击后,试图引入外星文明,构建新的社会秩序。她利用“红岸基地”的设备,发送出地球的坐标。接收到信号的三体人,在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下,衍生出极高的文明。为了抢占在地球的生存权,三体人向地球发送智子,封锁地球上科技发展的脚步,让地球在停滞中静静等待死亡的降临。在巨大的生存危机前,人类在经历了恐慌的混乱及异常艰辛的斗争后,组建起太空战队。利用三体人难以说谎的特点,制定了“面壁计划”,举全人类之力对三体人进行反击。罗辑意外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以同归于尽的威胁帮助人类与三体人在对峙中相抗衡。
虽然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但我们很容易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找到类似的情节。三体人降维对人类的打击,事实上就如同欧洲人圈养、贩卖黑奴,美国白人驱赶印第安人,在本质上并无差别。蓝色空间号上的人们为了生存做出的选择,地球上的人类为了启动飞船逃生罔顾同伴的生命,为了死亡的公平制订的反逃亡法案等等生存与伦理的碰撞,在很多国家的历史中也存在相似的桥段。这是一篇科幻小说,但也在无尽的想象中揭示出人性最复杂和最真实的一面。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尊重、敬畏和珍惜。
尊重未知,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我们尚未探知的秘密,对于这个世界的思考与认识是建立在我们当下的人生观和知识结构中,要对未知保持尊重与谦卑。敬畏自然,在广袤的自然面前人类显得那样的渺小,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企图改造自然、甚至征服自然,这样的狂妄终将招致灾祸,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维护生态和谐。珍惜当下的生活,在恒定推进的时间长河中,对于漫漫无边的宇宙,我们的一生是那样的短暂,要珍惜每一段时光,拥有一段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在读完这本书的很长时间内,我都沉浸在浩瀚无边宇宙的虚拟感与飘渺感中,不禁感叹想象力真的是犹如造物神一般的存在。虚拟与现实的堆叠,更是让我有了很多的思考,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越是思考越深感敬畏。(马伊博)
三体的读后感1000字
《三体》,一部气势恢弘又行文流畅、想象新奇但科学严谨、内容深刻且富含哲理的科幻史诗级巨作。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这么一件故事远在四光年外的三体世界发现了地球世界,先用智子锁死了地球的科技,随后对发动了侵略战争。罗辑在三体世界行程中的四百年内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并利用其建立了威慑,但下一任执剑人被三体世界解除了威慑,却不曾想到一艘飞船发动了引力波宇宙广播,使三体世界的坐标暴露并被摧毁。但地球也暴露了位置,在二向箔的巨大威力下,掩体计划失败,地球文明也被摧毁。仅有几千个人类逃出生天,并开始了新的生活。它是由若干个小的故事所组成,但这些故事联系很紧密,往往存在着因果联系,使得其情节自然,浑然一体。并且其所涉及的主题非常宏大,例如政府政策与民众生活,猜疑链与文明关系,宇宙生存法则等等。读来饶有趣味,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
这部小说的想象很奇特,从我们所熟悉的外星文明、恒星爆炸、光速飞船、维度跳跃,到独具一格,别有创新,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宇宙最高法则、强互作用力、引力波广播、宇宙坍缩。但又能不失严谨,比如说光速不变,量子纠缠,质能转化方程与史瓦西半径计算公式等等。“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大刘偏偏做到了二者兼有之,这着实令我佩服不已。
最重要,也是最特别的一点,就是这部小说探讨了许多当今社会存在的某些问题与两个方面的矛盾、冲突,令人深思。
一、个人意愿与集体意愿的冲突。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要不要启动引力波宇宙广播的问题下,有执剑人和全船队员公投的两种情况,但都不尽善尽美。执剑人个人显然显得有些武断,而民意也有其缺陷,在多数人都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努力或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下,就会做出较为不好的判断。但“法不责众”,在多数人都是这样的情况下,集体的自私变为了公正,偏见变成了正解,错误变成了正确。
二、善与恶、兽性与人道的冲突。恶对其他文明显然大概率不会得到他人的善意,战争难以避免,对自己的良心也说不过去。宇宙中的几乎所有文明,都选取了恶对他人,所以我们不得不思考,对于其他文明的善意是不是不太正常呢?善对其他文明,是有可能获得善意的,,猜疑链在你与我,理想与现实中兜兜转转,大概率也会爆发恶意。如果我们由始至终都保持善意,那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恶意了呢?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如果这样我们大概率会被消灭。
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地球文明的理想是什么?是希望三体世界改善人类世界,是希望黑暗森林法则不会生效,是希望阳光照进黑暗森林。现实呢?自然无需多说。理想,让现实给予我们更加沉重的打击;现实,让我们失去前进的动力。综合以上的三点,或许可以认为,宇宙中的事物,如同宇宙的本身,是混沌的,是充满了矛盾的,是如同阴阳两极一般,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往小的来说,我们在面对矛盾时,是没有绝对的答案的,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我们需要辨证地看待一切事物。
《三体》已经完结,外星文明杳无音讯,黑暗森林仍是假说,但现实还在继续,死神终将永生……(程浩林)
三体读书笔记2000字
《三体》这套书非常喜欢,读了几遍,特别是对于喜欢的章节,更是反复阅读。读完后,大为感叹,这套书写的真是太好了。书中很多地方令我记忆深刻—不是因为它是科幻小说,有着目前人类未曾感想的科技,而是因为这部科幻小说能够把基础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与深厚的人文主义结合在一起,科学/科幻,不再是冷冰冰的事实依据与天马行空的奇妙幻想。相反,这部小说,很温情,满含人性。
(1)人性死于傲慢
这是我看小说时的第一个感受。为什么会有这个感
受呢?故事还得从小说的第二部《黑暗森林》说起。人类在已知即将面临地球文明之外的外星人入侵(三体文明)时,无数宇宙飞船组成了太空舰队,筑起了太空防线,私以为固若金汤。这时候三体文明的先行者-名为水滴的探测器(顾名思义—探测器的外形结构神似水滴),不久之后就要到达地球。
那时候人类的自信心莫名的爆棚,完全没有想过最糟糕的情况,但后来去发生了--在短短数百秒内,所谓的防线在三体文明前脆弱的就像一层薄薄的纸,太不堪一击了。现在我们又对这种现象称之为“降维打击”。(小说第三部里面有一个更狠的降维打击,一张锡箔纸)
现在我们来复盘这一次与三体文明近距离的“约会”,为什么那时候人类会这么自信满满?我想那时的人类因为在科技经过几轮的发展之后,达到了新的高度,对事物的基本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正是这种认识--认为已知了这个宇宙绝大部分规律,这害了我们。但凡我们保持一点尊重,外太空的防线就不会这么弱不经风,有更多的战略选择/准备,完全可以避免全军覆没。水滴摧毁了太空舰队这一事实极大地打击了人类的自信心,不,应该说是摧毁自信。在小说中,作者对此说了一句话--人类死于傲慢。
人类死于傲慢,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有点距离。所以我把这句话改成了人性死于傲慢。此话怎讲?我们知道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但这个说起来容易,有时候并不容易做到(也包括我本人)。一个人会因为财富/权利/学识/荣誉等等的加持,很容易陷入一种自我麻痹中,更有甚者,会产生高人一筹的优越感。,这种认知,理智告诉我们,这不是真相。
那么真相是什么?个人的看法是,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中,有太多目前看起来不起眼的人,但你永远无法知道明天会怎么样。不要试图去预测某个人的未来;不要因为那浅薄的相识就去判断别人,如果这么做了,最终会发现,这很愚蠢。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称之为“蝴蝶效应”的现象。它讲的是任何事物的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事物如此,更何况人乎?
对于企业来说,今天的世界500强不少都有一个初创/弱小的阶段,那么为什么最终能成长起来成为业界的标杆,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有一个外在的因素也不可忽视--竞争对手在其弱小时,未给予尊重,有效地打击对手。等到别人成长起来时,一切皆已晚矣。无视一个起初弱小的竞争对手,最终被翻盘的案例比比皆是。
真正学会尊重,放下傲慢,这很重要。我也常用这句话警醒自己,人性死于傲慢。
(2)书中最佩服的人-罗辑
面对三体文明的入侵,地球的保卫者们选中了四个面壁者来应对这场危机。罗辑是其中之一。
他没有像其他面壁者一样,每日辛勤工作,苦思研究对策。相反,他吃喝玩乐,还娶了老婆,有了孩子,活的是越来越潇洒,滋润,以至于后来人们逐渐忘记了他也是一位面壁者。当时小说看到这里时,心想,此人真乃奇人也!
后来在三体文明逼近时,他又成为了首位“持剑者”。持剑者的工作环境有点单调在地面之下数千米,日复一日地坐在一面巨大的墙壁之前,手里握着人类对三体文明的底牌。他不敢有一丝懈怠,因为身上肩负着人类的生死攸关。
孤身一人在面对一面墙壁几十年后,因为未曾说过话(也没有人去和他说话,因为他太关键了,不能让他有一点分心),以至于后来失去了语言能力,不会说话了。小说看到这里,非常感慨,时常在想,罗辑这几十年是如何走过来的,是否孤独?人类的命运皆系于他时,是否感觉亚历山大?他的内心世界又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我无法得知,唯有钦佩二字。
(3)悖论
在小说的第三部--死神永生中,面对外星文明的入侵/打击,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发展光速飞船,其他都是徒劳。但发展光速飞船又意味着逃亡主义,只有有限的人才能够获救(因为所有的资源只能建造有限的光速飞船)。这必然会引起公愤,引起社会动荡。人人平等,自由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全人类/国际法庭判决,但凡发现有任何组织/团体/个人开展光速飞船的研究后,将会被立即禁止,相关负责人全都判处死刑!!!(要知道那个时候地球上已经没有死刑了,可想而知,开展光速飞船研究,后果很可怕)
这是一个悖论,想要获救却又被人类自身设置的规则所禁锢,这很难受,却无解。
小说中的这个悖论,我想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是看不到了。回归到现实,其实还是有不少悖论跟我们自身息息相关的。
自足于当下,着眼于未来。当你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立足于当下,站稳脚跟时,必然导致的是有更少的时间去投资未来,思考未来。因为时间是守恒的。如何去平衡当下与未来?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个人的一个想法是解决好了当下,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
人们经常钦佩于几十年如一日/初心未改的人。初心未改,坦率地讲非常之难。因为人是会变的。如何在不忘初心(理想)与现实之间相结合?是否选择坚持自我原则/底线/人生道路还是选择向现实妥协?
写到这里,仔细一想,人生到处是悖论,就看我们如何去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