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读红星照耀中国有感
中国红军是一个怎样的存在?那颗颗闪烁的红星到底是怎样把一个国家点亮的呢?那个所谓的“红色区域”到底造就了一个怎样的英雄时代?又谱写了多少传奇?走进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领略那真正的“红星色彩”。
这本书中有许多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自信乐观的毛泽东同志;温文尔雅的周恩来同志;暴躁却又谦逊的贺龙同志等等。在他们的身上有着许多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作为中国的革命家,他们都在不断努力,不断奋斗,让自己成为一颗能够照耀中国的红星。
这么多的传奇人物,每一个都是我们的榜样,每一个都值得我们敬佩,而最让我赞美与感叹的还是毛泽东同志。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洒脱的人。南京悬赏二十五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坦然地行走在大街上。他说话坦率,果断,不会对任何一件事情添油加醋,一是一,二是二。他喜欢吃辣,所以他喜欢那支有关“辣”的小调。他是红军领袖,他不铺张浪费,依然十分朴素。也许他的成功是离不开他的洒脱的。
他有深刻的自尊心。斯诺说“他显然没有狂妄自大的毛病,但却具有一种深刻的自尊心。”作为红军领袖,他往往比常人更加果断,更加有魄力。他的果断特别有力量,他的愤怒常常一针见血。他爱自己的国家,所以在内心深处,他不愿让自己的国家忍受耻辱,所以便有了一颗颗红星的传奇。
他是一个笃实而忠于言行的人。他曾说过“日本帝国主义不仅是中国的敌人,而且也是全世界所有爱好和平的敌人。”所以他选择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他不喜欢,不认可学校安排的课程,于是选择了离开,选择了自我。正因为他有这种精神,所以才会有所谓的红军精神。
毛泽东同志,的确是一个值得人学习、赞美、敬仰和铭记的伟大英雄。谦逊低调有风度,坦率豁达真英雄!自尊自信有谋略,机智天才真领袖!
中国之所以能被那一颗颗星星所点亮,不是因为星星多,而是因为星星有力量。红军之所以能抵挡千难万险,不是因为红军多,而是因为红军有力量。正因为这样,红星照耀中国!(王子倩)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300字
20世纪初,硝烟四起,烽火连天,却有人逆火前行,从光明走向黑暗之处。将一个鲜为人知的红色中国带到了世界眼前,并留下了一本宝贵的著作,他就是埃德加斯诺。
在将近一个世纪后,在阳光下幸福生活的我们捧起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记录了中国红军点点滴滴的作品,在阅读中感悟历史,不断成长。
本书可以说是当今最客观、最真实的一本记录中国红军成长的一本书。埃德加斯诺作为一名记者,他既没有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憎恶,也没有共产党的盲目崇拜,他写这本书没有带任何感情色彩,所以他的看法是最真实的。
《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红军是一段传奇,一段无法抹去的,永远的传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这些战士不仅谱写了长征这样的伟大史诗,更铸就了无与伦比的丰碑。
我为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而感到骄傲,让我们不懈努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段宇翔)
红星照耀中国读后感2000字
这是一部新闻史和报告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西方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第一部采访实录。这位西方记者的名字叫埃德加·斯诺,这位美国记者在1936年的中国,冒着生命危险穿过了森严的国民党防线,进入华北的红色区域,只为探寻真实的红色中国。在险象环生的旅程中,斯诺既看到了哀鸿遍野、贫困极了腐朽透了的悲惨中国,更在与诸如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家、共产党人的交谈中了解了他们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极其艰苦的斗争,他在苏区的所见所闻为他解答了所有他对红军和革命政权的疑问,更令他生发出对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坚定执着的精神与信念以及远见卓识的历史眼光的由衷钦佩。在这本书里我们能看到斯诺对于记者职业精神的执着坚守,看到他对目标理想的不懈追求,更令人感动的是斯诺由此产生了对红色中国的深深爱意,以至于在他逝世后,他的一部分骨灰葬在了未名湖畔,永远留在了他为之努力过的土地。
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总有一个声音在我脑海中回响,那些革命者是多么不怕困难的坚定的人啊,斯诺更是这样的人,否则,就不会有这样一部震惊西方世界的名著了。
生活中,我们也要做一个不怕困难,坚定追求理想的人!
我过往的人生中有这样一件事,每每想起,总让我感到深深地遗憾,它甚至可以排在我悔的事件前三名。
我的高中时代由于当时的国家政策和家庭原因,是一个人在上海完成的,当时我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而我是由亲戚照顾的。高二的时候,凭着一些小聪明,我在学习状态比较轻松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各学科的情况也比较均衡,爸爸妈妈对我的自我管理能力比较放心,很多事情都交给我自己来决定。随着我升入高三,选文科还是选理科的问题摆在了眼前,一番权衡之下,我选择了自己比较擅长的文科,走进了文科班的教室。
高三的学习与高二完全不同,小聪明已经不足以让我轻松应对并保持领先了。我不得不和我的同学们一样,在一个又一个的夜晚苦苦奋战,努力朝着高考的目标前进,梦想着走在大学校园里的美好场景。但现实并不会因为梦想的美好而将残酷减弱半分。语文英语等文科固然是我的强项,但在越来越难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夹击之下,我渐渐地出现不能兼顾的情况,成绩开始走下坡路,爸爸妈妈不在身边的孤独感也在这个时候滋长起来,再看看周围同学卯足了劲冲刺的样子,我开始觉得我也许没办法实现我原来的那个目标了。那段时间,我虽然还是依着惯性咬紧了牙关拼命学习,但也隐隐知道我原来的那些自信与憧憬已开始暗暗地崩塌,是坚持还是放弃,那时的我举棋不定。
我们那个时候除了的高考,还有一个考试很重要,那就是会考,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学业水平考试,是分等第的,A是最好的,有一些学科是在高三进行会考的,比如语数外等。会考在高考前两个月完结。由于之前的基础不错,我的会考成绩也算是不错的。于是,当会考成绩全部出炉的时候,一个不晓得算不算得上好的机会降临了。老师告诉我们,在上师大有一场志愿填报的活动,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我记得很清楚的是,我去之前特意穿上了我最喜欢的一条白色长裙,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走进大学校园。在上师大的招生摊位前,一位很亲切的老师问了我会考成绩,说凭借我的会考成绩可以参加选送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班。这对当时的我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如果选送成功,就意味着我可以不参加高考直升大学,那接下里两个月的日子我就彻底解放啦!几乎是毫不犹豫地,我欣喜万分地填写了报名单。
果然,不久后的一天,班主任在下课的时候叫我去了他的办公室,他给了我一个信封,说那是上师大寄来的选送录取通知,他深深地看着我(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老师眼中的深意),他问我真的决定了吗?我很高兴地告诉他决定了,他又深深地看了我一眼,然后说,你其实可以再努力一下。我只要想到我比我的同学们要早两个月结束这“苦难”的日子,就无比地欢欣,于是告别老师连蹦带跳地回教室去和我的好朋友们分享这天大的喜讯。放学后,我立刻打电话告诉了爸爸妈妈,现在回忆起来,妈妈在电话里曾说过一句,上师大还是可惜了一点。
接下来的日子,也在我的生命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那两个月的自由与轻松是仅次于中考后的那个暑假的,为什么仅次于呢?是因为我虽然已经被录取,但学还是要上的,所以并不是完全的自由。但当我看着同学们愁眉深锁苦不堪言的时候,心里的暗爽简直是又罪恶又痛快的。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7月7日,那时的高考日。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天很热,光明中学门口高大的梧桐树也不能带来丝毫的阴凉,作为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我在学校的围栏外面陪着我的同学们度过了第一场语文考试的时间。我的耳边是轰响的蝉鸣声,浑身冒着汗,心里却并没有意料中的轻松,我突然意识到,我已经和这场也许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考试永远地再见了,只是因为我害怕,我害怕困难,我不愿意去拼。我选择了一条看上去很容易,但也许并不真的适合我的道路,那一刻,我开始怀疑,我的选择真的对吗?想到我的同学们正在为自己的青春和梦想拼尽全力,而我却像一个胆小鬼一样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懊恼开始升温,但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之后漫长的时间里,高考这个词成了我心里不能碰触的地方,每每想起,总伴随着深深的遗憾。所以,在朝着目标前进的道路上,唯有无惧困难,不被安逸和捷径诱惑,坚定走下去,才能获得成功,不留遗憾。(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