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读后感字
韩非子读后感800字
《韩非子》的认识论继承了先秦哲学中唯物主义的思想理论。本书著作初为研究帝王之术,进而辅佐弼王富国强兵而一统天下。读国学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韩非将法、术、势结为一体,推行法治以使秦国统一六国,其中的一些管理思想亦可使当今的我们反观自醒、日日精进。
在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战略方针之下,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仍然值得借鉴。“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大重要内容。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思想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其中《八奸》一章对于人主的自查之见鞭辟入里,“凡此八者,人臣之所以道成奸,世主所以雍劫,失其所有也,不可不察”,人人都有喜好的事物,但如果喜好被他人利用,将有可能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古代君主因声色犬马而国破家亡,当今多少干部利令智昏而贪污腐败…。
《有度》中写道“国无常强,奉法者强则国强”,其中之法就是一套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从上到下执行,君主公证明察,大臣依法办公。此强国之法。
治国和自制毕竟不同。治国重罚而轻赏,以人的趋利之心不若避害之心,惩罚的效力要大于奖赏。自制的对象是自己,罚则生厌,生厌则难行,所以要以赏为主,以罚为辅,赏罚明确而又有信用,对自己的法治就能够成为现实。自制是意志与潜意识的斗争,斗争都是长期和残酷的,要讲究技巧,讲究应变。人生是漫长的竞争,终日行健不移的来适应环境,人必定会有所成就。以法自制的效力,从长远看来必然是最佳的,而“法”的精髓就是我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书多以历史上的失败经验为例,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深入浅出但发人深醒,读书时反向自己或曾如其中之人,鞭策之力令读者深思。
面对诱惑我们往往不能及时觉察,知过能改亦是一种进步,读韩非可以让我们有一种自我危机意识,进而不断反思自己,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界限,我们每个人都遵纪守法、正直为人,这对于我们的社会和国家都是一种人文素质的提升。(郭瑞)
韩非子读后感
在整个中国封建君主时代的统治思想中一直就存在着两个“圣人”。一位是孔子,他是显性的,被历代君主所宗奉。另一位则是韩非子,他是隐性的。韩非子的整套君主专制主义的政治策略被君主帝王们走私式地在暗地里运用。简而言之,就是所谓“外儒内法”。
韩非子思想主体是政治思想,他倡导的“帝王之学”,就是法、术、势兼治的专制论,存在不少负面的糟粕。但在我们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并加强干部管理的今天,如果能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批判地继承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客观地学习《韩非子》中合理有效的精髓,《韩非子》将是可资我们借鉴的巨大宝库。
韩非子的法家思想有三大核心主张,第一主张是“法”。法既是抽象意义的法律法规,也指具体的法律条文。韩非子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四个字,他推衍出一个结论,国家的治理,也必须有一道最基本的底线,这条触之必死的底线,就是法。建立并掌握了这个底线,国可大治。他强调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他举例道,卫嗣君时,一个罪犯逃到了外国,卫君照会对方国家,想方设法务求引渡回国归案法办,即使割地赔城都在所不惜。这种维护法治的严肃精神至今令人叹服。韩非子还认为,“法”落到执行层面,就是二柄,即德与刑,或者说,赏与罚。把二柄运用好,法治就能落到实处。至于如何运用,那就牵涉到“术”的层面了。韩非子的第一主张“法”为古人提供了消解人治推行法治的有效途径和制度安排。在当今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韩非子所倡导的法治精神和实践理念的现实针对性是不言而喻的。
《韩非子》中第二主张是“术”。“法”是要公开的,而“术”则是暗藏于君主胸中的心计,是君主对臣下的统治手段。他认为要想办法做到“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臣任其罪”,即君主行事要让群臣感到高深莫测、捉摸不透,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将一切错误推给臣下。于是他煞费苦心地考察与研究了奸臣的各种行径,并从人性恶角度给君主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防治手段,归纳出一系列察奸、识奸、治奸、防奸的政治权谋,这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是十分罕见的。今天的人们,若细读它,恐怕没有一位不被这种种记录惊呆。辩证地看,韩非子所主张的第二主张,在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干部监督、行政管理领域中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在维护中央权威,遏制部分地方、部门、行业坐大,平衡社会关系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在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问责制度等方面,适当运用策略和方式方法还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韩非子》中的第三主张是“势”。即指权势,统治权,是实施法治推进行政的前提保障,山上苗比涧底松优越,原因在于它得势,虎落平阳被犬欺,原因在于它失势。法和术的实施前提是大势大权在握,法和术的实施结果是大势大权握得更紧。客观地看,“势”解决的是统治地位的合理合法性问题和巩固加强问题,这个问题在每个时代每个国家地区都普遍存在,以普惠人民为出发点,积极有为地完善自身,通过巩固自身地位来巩固为民所享的成果,这种“势”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我想,在当前这种形势下,《韩非子》的特殊意义是不言自明的。
韩非子具有比较明确的朴素唯物论思想,认为自然界万物的运行是有规律的,其总规律是“道”,其特殊规律是“理”,明君把握好总规律才能治国安邦。他以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和扁鹊见蔡桓公的典故提出了“质量互变”的看法。韩非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尤其突出,他在中国逻辑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矛盾之说”,给矛盾律提供了正式的称号,而且充分地论述了矛盾对立统一和相互转化的规律。韩非子还提出,在面对重重矛盾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在两点论的基础上坚持重点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人们的认识都必须依赖于感觉器官,来源于实践,韩非子在整部论著中经常提到“参验”,即循名以责实,用主流思想话语来解释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韩非子非常注重逻辑思辩,而且理论基本都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遵守一切以实践为准,而且很重要一点,韩非子不但提出的政治主张,还都详细规划了”力求可靠“的实现手段。韩非子从人性角度思考问题在百家中也是很独特的。虽然韩非子思想有着很多的权术,但在当时有很大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来对待他,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它更好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