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戎狼图腾读后感
姜戎狼图腾读后感
从古至今,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一直是负面的,比如“狼心狗肺、鬼哭狼嚎、狼子野心”等,我们只从这些成语中便能够看出人们对狼的评价,但读完《狼图腾》这本书,给人的感受是颠覆认知的震撼。
《狼图腾》是一部纪实体的长篇小说,作者姜戎,在内蒙额仑草原插队11年,用了30多年时间完成了《狼图腾》这本书,书中主人公陈阵与几名知青,去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看到了草原人民与狼搏斗的故事,书中狼对天时地利的利用、狼无懈可击的战术、狼与草原万物的关系等都让我们对草原狼的智慧和团队精神有了相对比较深刻的体会。
狼是智慧的,他们每一次捕杀猎物的过程都堪称经典,不打无准备之仗,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多算胜,少算不胜”,计算天气、勘察地形、布置阵地、发号施令,将狡猾的猎手玩的团团转,这真的是需要天赐的智慧。
狼是团结的,他们很少各自为战,所有的行动都是在狼王的统一调度下进行,只要狼王一声令下,群狼便会排山倒海、勇不可挡,进则同进,退则同退,协同作战,无往不利。即便是它们被牧民、猎狗围困,四面楚歌,它们依然会镇定自若、阵型不乱。
草原狼个个凶猛彪悍,杀气腾腾,但在适者生存的大自然中,孤军奋战只能是自取灭亡,只有团结才是生存之道。在狼群中,老弱病残的狼总是受到照顾,生死关头狼又把最好的退路让给他们自己直面危险,就是这样的团结才让草原狼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磨练成为百兽之王。在草原上,人是名副其实的学生,从狼那里学习团结和智慧,于是有了成吉思汗,有了蒙古骑兵,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明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者获得一线生机?或许草原狼的故事依然可以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我们个人,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久的生存,要不断的修炼自己的内功,不断地保持学习的劲头,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自己在团队前进的过程中跟上脚步。要团结,凝聚力不够的团队,即便每个成员都很彪悍,能够走得路可能仍然不长,很容易在激烈的竞争中溃败,只有大家团结一心,在狼王的统一带领下,各司其职,目标一致,逐个击破,才有可能更加顺利的达到目的,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或者更准确的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可以走的很远。(吴彩银)
狼图腾读后感
这是一部描绘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它带我领略蒙古草原狼的机智和战斗技巧,它展现狼与蒙古人民之间独特的羁绊,它唤醒了中国人“狼性”的精神。这本书就是姜戎的《狼图腾》。
书中的陈阵和他的朋友作为知青被下放到蒙古,陈阵认识了草原最有威望的老人毕利格做阿爸。从与阿爸的相处中学习了许多蒙古草原的知识,对蒙古草原狼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陈阵抓了一只幼狼并扶养它,并与小狼发生了许多故事。但后来全国发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影响到了草原,开始大规模灭狼行动,破坏了草原生态平衡,草原环境恶化。在陈阵的小狼和阿爸都去世后,陈阵他们回到北京,游牧民族也开始定居生活,草原狼也基本消失。
提到狼大部分人都是害怕的,在我们的认知里狼是残暴的、凶狠的、恐怖的;但书中的狼是机智的、勇敢的、不屈的。书中的狼为捕食强壮黄羊群,团结一致。他们先是耐心地等着羊群把肚子吃饱,然后等待时机。虽然羊群是有着尖角的黄羊,但羊群四周有三面被狼群围堵,另一面是有雪的山梁,山梁下是深雪洞窟。时机一到,狼群利用地理优势把羊群逼到山梁下,然后饱餐一顿。狼群按捺住暂时的饥饿和贪欲,耐心等待最佳时机,既巧妙又简单地突破了羊群的尖角围攻。
草原狼视死如归,从不屈服别人。即使是被陈阵养大的小狼最终也没有屈服陈阵,它们渴望自由,草原给它们带了食物也让它们一直保持“狼性”。为什么古时候区区十几万的蒙古骑兵能横扫欧亚大陆?书中说蒙古人有着祖先的“狼性”,而汉人有着“羊性”。过多的“狼性”会让统治者变得残暴,过多的“羊性”会让统治者变得玩物丧志。而中华民族的强大是因为有了“羊性”的细致又有“狼性”的坚韧。正是这种“狼性”与“羊性”的完美融合让中国的民族精神更好地传承。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不仅是人的精神,也是狼的精神是对狼图腾精神的高度概括。你看!那狼闪着犀利的光的双眼,是对目标的专注;你看!那肌肉紧绷的双腿,是行动前充足的准备;你看!那随风飘动的鬃毛,是胜利后扬起的旗帜;你看!那威武的身姿是对自由和草原的向往,是对生命的不屈。
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像狼一样不淫、不移、不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传统精神!这不正是“狼性”的传承吗?让我们用狼的气魄追寻自己的自由和未来!(章雨婕)
狼图腾读书笔记
终于囫囵吞枣的读完了《狼图腾》,掩卷长思,被书中蒙古狼的聪明智慧所折服,油生敬意。
主人公把我带到了文革时期的内蒙古大草原。湛蓝的天空下,一望无际的油油碧草。成群结队的草原狼、悠闲自得的旱蹋远处白色的蒙古包和那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就是这种环境才有了“人与狼共舞”的壮美之音。
人们敬畏狼。人死后尸体放到天-葬厂,让狼吃掉,灵魂才能升-天。才能去见腾格里(天堂)。人们又与狼搏斗。为了生存。就在这打打杀杀中凸现了狼的智慧和人的勇猛。
狼的智慧过人,它们为了猎取食物能做出详细、周密的部署,而且绝对服从头狼的指挥。有着很好的团队精神。
如,一夜之间羊圈里的羊全都被狼咬死。人们惊诧了。围墙很高。狼是爬不进来的。难道“飞狼”来了。人们惊呆了!其实。狼为了吃到羊,狼竟一个踩着一个作成“狼梯”一个一个蹬着它跳进羊圈。
回来时亦如此,为了让一只狼能回来,它们把死羊摞高,让它跳出来。聪明的狼从不贪心,猎物时只吃个半饱。为了让自己能够很快的逃生。狼被猎人的夹子夹住腿,他会自己咬掉腿。逃跑。宁愿站着死,不做别人的俘虏……
文中狼群与黄羊群的搏斗,与马群的搏斗,惊心动魄,气势磅礴。狼的围歼战、持久战、突击战不亚于人类。作者甚至怀疑人的战略、战术是从狼身上学来的。
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狼斗的洪流中,草原狼被无情的人们杀绝了。草原的老人痛心的预言没有了狼就没有了草原,没有了草原就没有了草原人的命根。
狼的存在是为了维持生态平衡。没有了平衡草原就会退化。30年后,作者从返故地。看到是另一番景象。草原减少,逐渐沙化。狼洞口也结满蜘蛛网。已没有了策马驰骋蓝天下的潇洒。人们在有了美好生活的,失去了美丽的大自然。
30年前的草原和草原人、草原狼就让他永远留在书中吧。留在读者的自由想象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