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4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王阳明传习录读后感

  阳明先生大名早有耳闻,后世学者对他推崇备至,潜心研究他阳明心学之人也不在少数。自公司开展朗诵活动以来,始读阳明先生《传习录》,目前已读2章,记录感悟如下

  阳明先生的心学认为世间存在一种天理,天理存在于事事物物中。而人的内心存在一种良知,良知与天理是合一的。人类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良知,并依照良知来行事。而,知和行又是合一的,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是为知行合一。,如果不去“行”,也不能认识“知”,更也不能真正的认识良知。,把阳明先生的学说概括成一句通俗的话就是做人做事凭良知。

  这里就会存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要时时处处依照良知行事?存天理、致良知的意义为何?对阳明先生来说,也许这并不是问题,因为他从12岁起就立志做圣人,他认为致良知就能够达到圣人的境界。那对于我等没有做圣人理想的普通人来说,为何要依良知行事呢?我想,此意义应该在于,致良知可以给我们一个更加美满的人生。也就是能让我们获得更加长久和稳定的幸福。人可以拒绝成功、拒绝为圣,但我想不会有人拒绝幸福吧。

  阳明先生认为天理的对立面就是人欲。人欲让我们去追求金钱、名利、美色,人欲唆使人不劳而获,懒惰、傲慢。与此,金钱、名利、美色这些欲望是永远不可能满足的,而且是越追求越觉得缺,越追求越痛苦。而依照良知来生活,勤奋、感恩、自律、助人、为善等行为,则可以让人的内心越来越平静,从而体会到喜悦和幸福。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与人欲斗争,就需要克己。当克己成为一种习惯,人慢慢的不再被欲望所战胜的时候,内心的良知会越来越清晰。而人欲的力量会越来越减弱。最终可以找到内心的光明。

  阳明先生的学说很高深,我的理解很粗浅。但他的学说对我的影响很大,因为他的思想可以让人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他的思想强调实践,强调只看不做、只想不做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我学习了他的部分思想后,感到整个人的内心充实、踏实、平静了许多。开始更多地去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符合本心,而不再更多的关注自己得到了什么,结果会如何。自己的理想也变成了要成为一个无愧于心的人,而也就逐渐不再患得患失、迷茫困苦。

  这本书让我找到内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并依此指导自己的人生,相信继续读下去、反复读下去会有更多的收获。(何登辉)

传习录读后感1500字

  2014年3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特殊的朋友共赢的伙伴》的文章中提到,“中国人讲‘知行合一’,法国人讲‘打铁方能成铁匠’,都强调要把思想转化成为行动”,这段文字将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再一次推广给了整个世界。

  王阳明,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等人”,明代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是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之人。“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要义,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思想宝藏,这种思想散发着耀眼的人性之光,拥有着鼓励启迪的思想力量,为后代无数仁人志士、热血青年在混沌黑暗的社会环境以及人生履历中,教人自信,促人自尊,劝人从善,给人慰藉。而《传习录》这本书,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

  王阳明思想中最重要的两个要点是“知行合一”与“致良知”。所谓“知行合一”,是指思想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不能行,反映出的不是真正的“知”,不能没有思想的行动,也不能没有行动的思想,割裂开来的知和行都不是真的知和真的行。道德高论者,口若悬河,陈义甚高,却自己不会做、也做不到,那就不是真正的知,也不值得听信和理睬。

  这句话用在思想上,就是真正的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含义和精髓,并用于指导日常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会了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去看待问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去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矛盾,才是真学、真懂,才能内化于心、行之于外。

  这句话用在学习和工作上,就是要重实践,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的统一起来,针对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去学,追求真实、讲求实际,并把学到的知识和智慧用于解决工作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所谓“致良知”,是能分清善恶的品德和是非的智慧,是控制自己私欲、践行公理正义的勇气。王阳明所说的“良知”,不是要去掉正常的人性,而要去掉的是那些不合理的欲望,让自己的行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在任何情形下不要让私欲的尘埃遮盖了良知。“致良知”的理念,让“知行合一”有了灵魂,有了底线。

  “致良知”,在王阳明时代更多的道德的观点,但在现代,却更应该是法律的约束、纪律的约束以及职业操守的约束。特别是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这个“良知”更承担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外化成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思想传承和优良传统。

  王阳明后,古今中外有很多人都对他的思想推崇备至,不仅成为他的理论的拥趸,还自觉运用心学的精神成就一番事业。2009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及王阳明及其哲学思想。中华民族具有特色鲜明、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动力和信心来源。而我认为,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和“知行合一”“致良知”思想精髓,既是帮助我们找到正确工作学习方法的方略指导,更是安抚浮躁心理的一剂良药、保持廉洁自律的防护罩。“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我们要通过潜心研读,领悟真谛,敢于实践,严守纪律底线,真正的为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迟明睿)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