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落定》读后感字
《尘埃落定》读后感800字
《尘埃落定》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他从自己最熟悉的本民族的历史入手,描写了一段末代土司制度由没落到终结的历史。小说讲述了西藏康巴土司中麦其土司家的二儿子,是别人眼里的傻子,与时代格格不入,但却有着超出时代的预感,以他的视角展现了独特的藏域风情及土司制度的神秘和残忍。因为傻,他不是未来土司的竞争者,身边少了很多危险麻烦和艰辛;因为傻,他有足够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更加地潇洒自在。可就是在这傻傻的头脑里,时常会冒出一些超出常人的想法。麦其土司栽种了汉人黄师爷引进的鸦片迅速富足,当别的土司种罂粟,在康巴遍地开花时,麦其土司却在傻儿子的建议下改种麦子,当饥荒来临,麦其家却有充裕的粮食,麦其家越来越强大。傻儿子又发起了买卖贸易,建立了边疆城镇。但他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婚姻中的背叛、手足间的争斗、仇人间的对峙、悲剧性的宿命。所有关键时刻,他总是能感觉到有个声音引领他做出正确的决断和选择,带着宿命感,神秘感,这也是这部书吸引人的地方。
正像书中描写的“我当了一辈子傻子,现在,我知道自己不是傻子,也不是聪明人,不过是在土司制度将要完结的时候到这片奇异的土地上走了一遭”。“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通过傻子的眼睛,让我们目睹了康巴土司制度的影像,见证了一个时代转入另一个时代的喧嚣与动荡。书中人物的命运是早已经注定好了的,傻少爷深知自己无力改变,莫不如活得真实、自在。解放的炮声对于麦其土司来说就是彻底的土崩瓦解,解放军的入藏,预示着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西藏即将到来。尘埃最终落下。
欲望是缘起的根源,因为情欲,麦其土司结下了仇人,带给两个儿子杀身之祸;因为利欲,种植罂粟,引发战争;因为权欲,薄情寡义,冤冤相报。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聪明绝顶,却不知道锋芒毕露的危害,有的人大智若愚但他知道韬光养晦的益处。不管你是辉煌还是平庸,都如一粒尘土,飘然落下,融入尘埃。唯有活得真实,才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又似这场“新冠”疫情,尽管来势汹汹,相信我们终有找到遏制的办法。
尘埃落定,旧的离去,新的开始。(刘晖)
尘埃落定读后感2000字
人总是在莫名其妙的坚守着那些不可名状的东西,而忘记人本该为自己而活,当一切纷繁都结束时,才明白我们每个人短暂的一生总有遇到狂风暴雨的时候,也总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
打开《尘埃落定》,里面所有的感情扑面而来。聪明人的欲望,奴隶的隐忍,复仇人的仇恨,男人的果敢,女人的忧伤,还有傻子的傻子梦。合上书,聪明人不再聪明,奴隶制早已消散,复仇者把刀插进了仇人的心口,男人依旧果敢,女人还是哭啼,傻子也被那把复仇的刀子刺死了。我看见傻子躺在床上,血在地板上变成了黑夜的颜色,而窗外的天,也变得和那血一样的颜色。
《尘埃落定》这本书,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作品,十年磨一剑,阿来用十年创作出这部伟大的史诗般的作品,出版三年后,获得茅盾文学奖。故事讲的是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却有着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土司制度的浪漫神秘。以一个傻子的视角来描述,使得一切都顺理成章,把土司制度下,那些人,那些事生动再现,读完之后有种恋恋不舍又尘埃落定的豁达的之感。那样一片神奇的土地养育着那么神奇的一个民族、一个部落。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岁月的流转,这片土地上王一样的土司和那高高耸立的官寨,在一阵罂粟花香气飘过后,被红色汉人的炮弹炸药埋葬。
在川西有一个麦其土司家族,也有很多个和麦其土司一样富有的土司家族。他们的银子都是用仓库装,还有很多用来发霉在那里有王一样的土司,有王后般的土司太太,也有和牲口一样的奴隶,有和尚喇嘛、传道士,有自由人,也有傻子般的土司少爷。土司少爷是土司的接班人,尽管他是个傻子,尽管都知道他不可能是土司的接班人,大家依然不敢怠慢他。他有名字吗?他的名字似乎就是“傻子”或者“麦其家的傻子二少爷”。
奇怪的是这个傻子少爷,比聪明人的哥哥更聪明。他做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就像证实了那句俗话“傻人有傻福!”一样。他有超前的预知感和无误的决策,所以他赢得了父亲的爱,百姓的拥戴,而他却失去了哥哥的爱如同得不到塔娜的爱一样。失去哥哥的爱是因为他的哥哥只爱那个傻子弟弟,得不到塔娜的爱是因为他始终是个傻子。
书中称罂粟花为“心房上的花”,那火红的花热烈的开满了麦其家的土地。是的,心房上的花。麦其土司和查查头人的妻子央宗在花海中偷情,像吸了鸦片一样的上瘾。土司掌握着他领土范围内人的生杀大权,他像王一样的命令奴隶。土司的心里开着一朵与生俱来的王者之花,而他的奴隶们也都忠诚得很。于是查查头人被杀了,央宗被领回了官寨,成了名正言顺的二夫人。而家里的麦其夫人只得隐忍着那个放荡的女人,接受她的入侵。书中对于人性描写得十分真实,如同麦琪土司对于权力和情爱的渴求,哥哥对于权力的追逐,还要各个土司对于金钱的爱慕,傻子对于权力和爱情也是有一定的标准。傻子也想做土司,傻子也喜欢美女。我认为傻子一共爱过两个女人,一个是侍女后来的厨娘卓玛,第二个是貌美无双的妻子塔娜。卓玛是第一个让傻子懂得情爱的人,而塔娜则是第一个让傻子懂得爱情的人。他包容,放纵塔娜的背叛,无条件的原谅那个放荡又有资本放荡的女人。他比聪明人聪明,比普通人傻。他知人善任,也同情那些贫困的人。他包容宽恕,不记恨伤害过自己的人。对哥哥,对塔娜,对所有背叛过他,不信任他的人,他都不记恨。也许仅仅因为他是个傻子。
土司的官寨是一座神密的城堡,没有进去之前人人都想进去一睹风采,进去之后又觉污秽无聊。
作品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把藏区那种宽广,辽阔情怀描写得韵味十足。藏族人民喜欢白色,觉得白色代表纯净。且藏区的那些喇嘛和活佛各自执着着自己的信念。一个土司的王国,养了大批的人,比如喇嘛、活佛、侍女、银匠、书记官、管家、行刑人等等。就连官寨里的厕所也是不一样的,真的是个和任何地方都不一样的神秘国度。只可惜,那样的地方已经不复存在。因为战争,因为仇恨,王的制度顺理成章的消失。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作家,阿来结合自身经历创作出这部伟大的作品,在《尘埃落定》出版十五年纪念时,他说,像我这样的写作者能够保证的,只是在这一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倾尽我所有力量,无论是对作品外在形式优雅美感的追求,还是内在的对于人生与社会的探寻,都会本着向善的渴望,往着求美与求真的方向作自己最大的努力。我相信这是一部求美求真的作品,蓝天下回荡着的悠扬牧歌,人们劳作耕耘。如果没有白色汉人和红色汉人相争,或许这样的藏区部落还会持续很久很久,傻子也不会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者。有人说,傻子少爷被复仇者杀死,是他最好的归宿,也是为了解决他尴尬人生处境的办法。这样的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的死也是作者向善的一种体现。他不是在战乱时被炸死,也不是在与哥哥斗争时被杀死,而是在做上土司之后,被复仇者一刀致命。第一,他完成了土司梦,第二,被复仇者杀死也是他赎罪的方式,第三,土司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而他是个跟得上时代的人,所以死也是一种好的归宿。
也许每个人心房上都种了一朵花,如果说麦其土司心上种着一朵罂粟花,那么央宗则养了一朵魅人的郁金香;如果说大少爷种了一朱大岩桐,那么土司太太则培了一株桔梗树;如果说卓玛的心房开了一束灿烂的满天星,那么塔娜种了一株永不凋零的紫罗兰,如果复仇人种了一朵曼珠沙华;而我们的傻子少爷则种了一株美好又高洁的花,那花开在高寒的崖边,是无人岂及的美好。
当一切都尘埃落定,心房上的花也随之枯萎,随着风沙,于千万粒尘土中。
小说尘埃落定读后感
昨天读完了阿来的《尘埃落定》,之所以会捧读它,是有缘由的。我从《朗读者》过来,阿来作为那期的嘉宾,他说《尘埃落定》一开始他以为会风行天下,洛阳纸贵,却遭遇了没有出版社愿意出版的困境,人家给的理由是这本书是高雅的文学,不符合流行的趋势。我一听“高雅的文学”究竟高雅在什么地方,我这种俗人能否读懂。
这本书荒诞与现实相交织,讲的是土司制度逐渐消亡的过程,背景是从军阀混战到解放战争时期,土司制度在“我”——麦其土司的第二个“傻”儿子在世时就已经传承了多年。文章从“我”的视角出发,来看待土司统治下的社会。因为“我”表面上是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实际上却是个有着超时代预感的聪明人。所以很独特,很奇妙。
这个故事我只是觉得新奇而并没有觉得特别好,也不算喜欢它。我觉得它类似现在的网文小说,主人公“我”扮猪吃老虎,尽量不树敌,降低所有人的警惕心。“傻子”这个身份给“我”带去了很多便捷,比如如果“我”对问题没想出对策或者说错了话,都可以被原谅,而且话中的意思不会被过分解读;当“我”想出主意时又有出奇的效果,很让人惊喜;比如“我”不容易去操心烦恼的事,也不去管那么多为人处世之道,因为“我”不怕做错,所以活得很自在;因为傻,仇家一开始是不打算杀“我”的……
主人公“我”好运爆棚,似乎有着强烈的预知能力,“我”做的决定绝大部分都是对的,就算一开始形势对“我”不利,后来也会表明那只是为“我”避祸,还是有利于“我”,就是人生一路开挂,美人,钱财,美誉,权力等等,慢慢都得到了,一般“我”想要的就会得到,没有理由,老天都在帮忙。所以看得很爽,我才说是类似网文小说。明显有格调更高的地方,,它有明显的时代背景,能反映当时土司制度下的社会状况,比如有喇嘛诵经,汉人授权等形式,行刑人,奴隶,头人等身份,以及土司间的姻亲关系,逊位制度,长子继承制(虽然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等。
,作者的文字功底很深厚,它里面很多隐喻,很多金句,比如“画眉是给春雪压下山来的”“门开的那么高,难道我们能从云端里出入吗?那我们不是土司而是神仙了。”还有里面一些神神叨叨的东西,都能起到作用,像施法改变天气,做错事上天会给予惩罚等。不过有些缺陷,我认为作者在写这些隐喻时,有一部分只起了个头,没有写完整,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个,戛止,给我的感觉是故意写这么多,让人去猜测,不写完整显得更加神秘,他自己都接不下去,所以无法续下去。
比如写水泼下楼的声音,让土司太太心里一颤一颤的,她又非听不可,感觉有点受虐倾向,“我”的妻子塔娜也被水泼下楼的声音搞得惊颤不已。这里我没看懂,可能是我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作者想表达的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这部小说,只是写出了我肉体与精神原乡的一个方面,只是写出了它的一种状态,或者说是我对它某一方面的理解。”这样解释得通,写一半不写真的让我很难受,给理解文章制造了更大的难度。有一部分我可以理解,比如“醒来时,门巴喇嘛取来一碗净水。关上窗子后,他叫我睁开眼睛看看碗里有什么东西。我看见夜空中星星一样的光芒。……看了一会儿,我感到眼睛清凉多了。”见多了污浊,“我”暂时失明,这里是象征的手法,双关。我觉得指的是血腥使“我”失明,净水是纯净之意,“我”的眼睛象征心灵的窗户,需要洗涤,才能重现光明。
,我想说的是它里面写的一些我不能认同的观念也是它成功的一方面,因为我认为那种不同是时代,地域,民族等给予的,所以我觉得了不起。比如里面传递出的女人如衣服,土司一家作为金字塔顶端的人,看上了某个女人,无论她是否已为人妻,都可以抢过来,满足了性欲之后可以随手抛弃。“我”的妻子塔娜可以与“我”的哥哥,与才见过一面的陌生人发生肉体关系,她母亲传递出的理念就是我们母女俩都喜欢男人,如此漂亮的女人绝对不止一个男人,丈夫要管好别人,不然妻子会对别人动心,那都是别人的过错,塔娜换了很多个男人,被他们抛弃了才回到“我”身边,她视美貌如武器。“我”的身份让“我”可以时刻享受到女子,从身边的侍女到外出办事时下人呈上来的女子,并且她们都以服侍“我”为荣,“我”把她们当做泄欲的工具,这一点在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体现。
原谅我知识的浅薄,而且很多地方可能理解有误。但我还是觉得需要把自己的感觉写下来,无论正误。这些只是我一点小小的见解。这本书作为消遣来看的确不错,我不认为读书一定要学到什么才行,所以这点按下不表。这本书按作者的话来评价,他只说是一种激情,一种状态,不是全景式的鸿篇巨制。定位很准确。
我觉得要说它是高雅的文学作品是谈不上的,我所理解的高雅是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以心灵的洗涤,这本书带给我的是感官上的快感,怎么说呢,文辞优美境界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