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字

初中作文 2023-01-14 15:34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名著《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

  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

  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只要踏踏实实,仔仔细细(的)地走好追求成功过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会不远的。(西岸风)

三国演义七擒孟获读后感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三顾茅庐、青梅煮酒论英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数七擒孟获。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泸水,想要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队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遂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孔明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放了孟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孟获不是诈降,就是因手下自相残杀而战败。第七次,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孔明,那兵虽强,但却是用草本植物做的战袍,用火攻自然可破。孔明得知后,用火攻战胜孟获,七战七败,孟获输得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又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孟获诚恳地说道“您具有上天一样的神威,至此之后,南中人不再反叛了。”

  “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传为千古美谈。读了这个故事后,我觉得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但也被这种宽宏大量的情怀所感动了,由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读了这个故事,我感慨良多。要想征服他人,就要赢得人心。因为靠蛮力解决问题只是一时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运用智慧去解决深层的问题。所以,当同学之间产生了矛盾我们一定不要大打出手,换个方式,也许就可以把“敌人”变成朋友!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做就多了一个朋友,少了一个敌人,此乃得人心者得天下也!(丁蕊)

三国演义草船借箭读后感600字

  近期,我读了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著,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三国演义》有一百二十回,我最喜欢《草船借箭》。里面栩栩如生的人物与引人如胜的故事让我流连忘返,主要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他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

  而诸葛亮却说“十天那岂不是误了大事?”接着他又说“三天足已。”

  看到这里,我很疑惑,三天怎么可能造好十万支箭呢?这不是异想天开吗?我带着这个疑惑继续看下去。

  诸葛亮立了军令状,事后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登船取箭。这时,大雾漫天,对面看不清人,诸葛亮便下令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一见有敌人来袭,不敢轻举妄动,便命一千多名弓弩手齐齐射箭,船两边的草把子都插满了箭,诸葛亮下令回师,这时曹操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想追已经来不及了。十万支箭“借”到了手,当周瑜得知诸葛亮的借箭经过后,自叹不如!

  读到这里,敬佩之情在我心中油生。我佩服诸葛亮的才智,更佩服他豁达大度的品质。明知道周瑜不怀好意,处处和自己作对,但他总是那么从容镇定,总是那么宽宏大量。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诸葛亮那样心胸开阔,豁达大度,那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就会多一份融洽,多一份信赖,正如“己有能,勿自私;人有能,勿骄贫”,那样我们的社会就更和谐了!

  《三国演义》之《草船借箭》,让我领悟到“嫉妒之心不可有,宽容之心不可无”,心胸宽广、从善向上,会让我们获得更多!(彭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