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广场的蟋蟀》600字读后感
【第1篇】
柴斯特,一只普通的乡下蟋蟀。它有时鸿运当头,有时倒霉透顶。它的歌声可让狐狸不追兔子,可让地铁乘客停步。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神奇经历与它那颗追求自由的心。
当柴斯特还是个乡下进城的土老帽的时候,对城市十分不适应,时不时地闯祸。先是四处乱窜,半夜磨牙吃掉主人家辛苦赚来的两块纸币;后又邀请朋友聚会不小心把报纸点燃,白利尼妈妈气愤之极,扬言一定要赶走它。但主人玛利欧发现它演奏才能。一时间,一只会唱歌的乡下蟋蟀——柴斯特在繁华的纽约名声大噪。好不容易等来了出头之日,好不容易在城市站稳脚跟,颇负盛名。柴斯特为什么不满足?它为什么要在自己名声大噪、事业巅峰之时提出退隐,唱给乡间小动物听?
实在是不可理喻,实在是让人想入非非。蟋蟀柴斯特想的是,快乐与出名之间何去何从?而我们这些不知道内幕,也不知情的旁观者则十分奇怪,满怀羡慕的想难到功成名就不快乐,不舒心?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自由。“快乐”与“成名”,是三明治外面那薄薄的两层,中间夹着厚厚的牛肉馅饼—“自由”。蟋蟀柴斯特知道自己的嘴太小,一口咬不下完整的三层,只能咬这几层中间最重要的那层,所以它现在必须得仔细想想,它最想要哪层,哪层它最憧憬,最需要。
,它不喜欢过压抑的生活。就像我们的国家,希望永远不要被其他国家干扰,被殖民者侵占。希望每一片国土都能自由,每一个人都能自由,永远不被别国占领。我坚信,如果世上没有压抑,那么自由不会散去,战争所带来的骚乱与硝烟将不复存在。所有东西都不会受牵制,没有怨言,也没有争执,变成一个自由自在,不受第三者控制的大家的天下!
我的梦,中国梦!让我们提倡自由,像蟋蟀柴斯特那样,自己选择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自由自在地选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第2 篇】
这本书我很久以前就读过,这次因为征文我又捧起它细细读了两遍。可能因为我马上要上六年级,即将过11周岁生日的缘故,这本书的很多内容深深打动了我。
这本书写了蟋蟀柴丝特因贪吃被压在三明治下面,接着又被火车送到了纽约,幸好小男孩玛利欧解救了它,他们俩结为了好朋友。柴丝特因为它的音乐天赋成为了震惊纽约的演奏家,还回报了朋友们,帮助玛利欧一家摆脱了困境。但成名后的柴丝特却变得很失落,思念起在乡下自由自在的宁静生活。在朋友的理解和帮助下,它终于回到了它的故乡。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命运真是一件让人难以想像的东西,如果蟋蟀没有碰上玛利欧,那么它也就不会碰上老鼠和猫,也就不会成名,它的恩人就肯定是玛利欧了!玛利欧对它很好,喂它吃的,用自己很多的零花钱给它买了一个精致的笼子,给它放上“床单”,无微不致地照顾它。更让蟋蟀柴丝特感觉幸福的是,之后碰到的老鼠和猫朋友也对它很好,它们互相帮助,一起交流。我想,虽然现在的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见到别人有难时懒得伸手甚至害怕伸手。假如我们能给予别人一点帮助,就有可能是那个人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一个新的开始。
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想要得到成功却毫无办法,而蟋蟀柴丝特却因为拥有音乐天赋轻松出名,还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报纸地报导。让我觉得它真是一只幸运的蟋蟀。接下来这本书的作者写得真是太棒了,他让蟋蟀柴丝特的命运又有了变化。蟋蟀柴丝特本来过着自由自在的安静生活,现在却整天忙碌,晚上都是疲惫不堪地去睡觉,它渐渐地开始思念故乡,这时,只有玛利欧读懂了它的想法,让我觉得玛利欧才是对它最好,最懂它的人。在生活中我也希望有很多这样的知音。其实在学校里我就有这样的知音,虽然有些时候我和他兴趣不同,但我们俩之间经常能互相帮助。
柴丝特像我曾在《都市快报》上看到的那一种人,他们虽然很有钱,很有名气,但却不愿意整天繁忙,东奔西跑,而更喜欢宁静、舒服的日子,不再有烦恼和忧愁。最终选择了带着所有积蓄跑到云南某个地方开了家客栈,过起了田园生活。
如果你问我我喜欢哪种生活,我肯定会回答像蟋蟀柴丝特一样安安静静地过日子,远离嘈杂的人群,自由自在地生活。我觉得这是一个最简单也最真实的生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