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读后感350字

初中作文 2023-01-14 13:43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第1篇】

古人常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这本《三十六计》的作者是无名氏,诸葛亮曾使用过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蕴藏着古人的智慧,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智慧,更可以知道中国人的聪明。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书里有三十六计,数中有术,术中有数,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所以我们的书上总会写着“著/无名氏。”

我们现在虽已没有战争,《三十六计》中的军阵,和一些计谋,塑造了现在的中国,假如没有清朝,我们中华可能更加强大,我读了三十六计以后,便觉得中国古人虽然迷信,有一点“傻”,迷信是中国传统,而且,中国古人的智慧无尽,他们把三十六计写成了书,并创造了“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一语。

【第2 篇】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三十六计》,里面讲述了战争中如何用计。全书一共有三十六个计策,有瞒天过海、声东击西、抛砖引玉、、、、、、每个计策都有一篇故事,十分生动,也让我更加容易理解。

我喜欢的故事是《瞒天过海》,他讲述了秦始皇到东南巡游在回来的路上,病发很快就死去了李斯和赵高等人,却装成什么事也没有发生的样子,伪造了一份诏书,假称秦始皇已经将胡亥立为太子,途中秦始皇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李斯下令在车上装载一些咸鱼,利用咸鱼的臭味掩盖尸体的臭味。直到回到咸阳后,才正式给秦始皇发丧。后来,胡亥继承的帝位。

还有一个故事是《抛砖引玉》它讲述了燕国的国君想招揽人,才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人,于是向郭隗请教。郭槐给他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君非常爱马,他用千两黄金买了一个马骨,消息一传开,大家都知道国君求千里马心切,没几天,就有人送来很多千里马。国君听从郭隗的建议,马上派人造了一座精致的房子给郭隗,还拜他做老师,后来,果然有很多人才纷纷投奔到燕国来。

这本书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计策,还让我学到了许多成语。书中的人物展现了中国古代智慧谋略的全部精华。

【第4篇】

最近,我看了一本堪称“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三十六计》,书里的一个个计谋令我赞不绝口,一场场实际战例也让我叹为观止。

今天 ,我看到一计“釜底抽薪”,让我不得不佩服古代人民的智慧。原文是这样写的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就是说在敌我力量悬殊之时,不应拿鸡蛋碰石头,而要击其要害,灭其气势,用以柔克刚之法灭敌。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践战败,被释回国,卧薪尝胆,图谋灭吴报仇雪恨。为消除吴王戒心,勾践故意称越国遭遇大灾荒,欲向吴国借一万斤米粮。吴王信以为真,认为越国威胁不到吴国,就借粮给越国。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