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300字

初中作文 2023-01-14 13:42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第1篇】

孔子用《论语》,教育学生,不到他想明白而难懂时,老师是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时,老师是不去启发他。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老师也是不能教的。

我觉得这种方法非常好,因为它能让人善于思考,从而使大脑变得很灵活,这种举一反三也很好,因为它能让大脑灵活,想事从许多方面考虑,从而达到目的一致。但我觉得有些天生大脑又问题的孩子,他很难想得通,或多或少也能启发他多一点。

陈老师讲作文时会在大家想不出的时候适当的提示一下。,我学会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想出许多例子。所以,我的思维变得很活跃。好像想什么都容易多了。

《论语》可以让我们懂得许多哲理,真好!

【第2 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就是孔子说“颜回的品德真好啊!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很简陋的巷子里面,一般的人忍受这种困苦忧愁,而颜回却不改他的快乐之心。颜回的品德多么好呀!”

孔子说的对,我的境遇比颜回好一千倍,我还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经常发脾气,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会。比如上次踢足球,对方的人拉我,然后用手把足球扔进球门去,我的怒气好像熊熊烈火一样在我的拳头上发泄了出去,把刘光耀的腰给打伤了,

后来我后悔万分,我 自己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但我只知道我打伤了刘光耀。

不过,看完这篇论语后,我以后再不会了,我会笑看人生的!

【第4篇】

《论语》第九十七页讲的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教育学生,不到他明白而难通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举一个方面,他不能由此推出其他几个方面时,我会让他自己想明白。

我觉得孔子说得太对了!一个问题的一个方面,好比桌子的一个角,其他方面好比桌子的几个角。想要了解其它几个方面,必须先抓住桌子(问题)的“重心”。知道了“重心”或“中心”,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从而能从的角度去看问题(找到桌子的几个角)。而如何抓住问题的重心。则需要多问“为什么”。这就是为什么佛家说“有大疑惑的人才能有大觉悟。

孔子就是这样,让学生自己想明白,自己学习知识,而并非生搬硬套。他这样做,是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知识,而不是从结论中。,学生有问题实在想不明白,就需要老师来指点了。通过老师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孔子这样教学生,是让学生获得一把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钥匙。这就是孔子成为一名名垂千古的教育家的原因。

【第5篇】

爷爷是一个很爱看书的人,平时读过很多的书。我在习爷爷读过的书单里选了《论语》这本书,因为论语是国学经典,由孔子的弟子编撰而成。

《论语》这本书里讲了很多的经典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欧阳修的“三多”与“三上”。欧阳修用“三多”和“三上”概括了自己的创作经验。三多指的是看多、做多、商量多;三上是讲“枕上”、“厕上”、“马上”。到了晚年,成名的欧阳修仍然把以前所写的文章拿出来,一第1篇篇地修改。他的夫人劝他“何必这样吃苦,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骂吗?”他捻着胡子,呵呵大笑,说道“我倒不是怕先生辱骂,而是怕后生耻笑!”这故事让我知道了学习的快乐在于“学”,也在于“习”。这也就是《论语》开篇名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我读完“论语”这本书后,不仅对国学经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收获到丰富的国学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好少年。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