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冒雨借书

初中作文 2023-01-14 09:41中考作文www.ettschool.cn

[优秀作文]冒雨借书

“请问,是图书馆吧?”电话里传来了一个声音,“我想借几本书,能借吗?”“这里是北戴河图书馆。您要借什么书呢?”图书管理员小王说。当电话里的人说出是哪些书后,小王抱歉地告诉他“这几本书按规定不能外借,只能到图书馆来看。对不起。”对方只好把电话挂上。

图书馆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外面的风雨是那么大,“不会有人来借书了。”小王想着。

忽然,门吱呀推开了,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室内。他手里的雨伞流着水,挽起的裤脚也已经湿透。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地向小王走来,请求这姑娘把几本参考书借给他看。当小王把书递给这位同志时,她的双眼吃惊地瞪圆了“啊!您,您是周总理!”小王的心里又后悔又难过,她喃喃地说“总理,真对不起您。我不知道是您要借书。我应该给您送去,不该让您冒雨借书,耽误您宝贵的时间。”

“哎,小同志,你把书管得很好嘛,”总理笑着回答,“有一套制度,这样很好。没有章程制度办不好事情。”周总理说完,就拿起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

小王看着总理那专心读书的身影,心潮起伏,就像风雨中的大海。

总理查阅资料后,站起身,与小王告别,勉励说“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呀!”“嗯,我一定听总理的话,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小王激动地回答。

 

开门见山,没有多余的话。以电话中对白开头,点出借书的事由。

这里写风雨,为下面写周总理冒雨借书作了铺垫。

“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室内”写得很形象。“雨伞流着水”,“裤脚”“已经湿透”,进一步写出风雨之大。风大雨大阻挡不了周总理求知的愿望。谁会想到冒雨借书的人竟会是周总理。

写小王的吃惊、后悔同样十分逼真,这样的神情,这样的语言,显然是发自内心的。

总理的话虽然不多,但从小事说到大事,十分深刻。

这个比喻好。

用人物对话结尾与开头呼应。

 

【总评】

本文通过叙述周总理冒雨借书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周总理遵守制度、平易近人的崇高品质。

文章虽然短小,事情虽然平常,但读后感人至深,令人难忘,原因很多

其一,文章选材很典型。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一个国家领导人,得知图书不能随意外借后,不顾劳累,不顾风雨,不顾身份,亲自来到图书馆认真查阅资料,模范地遵守图书馆的制度,这只有我们国家的总理才能做到。

其二,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生动。文章对周总理直接描写着墨不是很多,但有形象的描写――“一个人带着风声雨水”走进室内;有动作的描写――“他把雨伞放到墙边,微笑地向小王走来”,“拿起书坐在桌边认真地查阅起来”;有语言的描写――“你把书管得很好嘛”,“一定要做好图书馆的工作呀!”……这些都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总理的为人和品质。

其三,环境衬托起了作用。这是一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图书馆里静得让人感到无聊,连管理员也想,“不会有人来借书了”,但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周总理来了,带着风雨来了。这些描写对总理自觉遵守规章制度作了很好的烘托。

自行车比赛

2015年5月30日的下午,我和爸爸冒雨赶往白枫岭观看自行车大赛。

来到了现场,我看到的就是人山人海,你拥我挤的壮观景象。接下来,几辆警车开道,紧接着,数十辆自行车从里面飞奔出来,正注视着几十辆自行车,没想到大部队在后面,这回上百辆自行车一拥而上,他们互不相让,你追我赶,谁也不敢停下来。这场景如此壮观,不靠近现场怎么能感受得到?

他们一共绕三圈,我问爸爸自行车骑这里一圈要几分钟?爸爸答道差不多要半个小时吧!我想这么长的路,而且要绕三圈,太难了吧!我带着疑惑,等候着。终于自行车来了,这是,他们都精疲力尽了,有几名索性下了车,走了。不过,速度快的几辆自行车队员,仍然很有精神,他们在赛道上飞驰着,那股冲劲脸上明显显示着要争夺第一的姿态。

到了第三圈时,停下的自行车队员不计其数,而赛道上的队员差不多只剩一百人左右,这是骑在最前面的人还是精神抖擞。终于比赛结束了,到终点的人已经所剩无几了,我想他们真厉害,竟然可以骑那么长的路线,在雨天打滑的地上,不屈向前,快速飞驰。要坚持下来,不仅得战胜阻碍,更重要的是战胜自己。

看完比赛我和爸爸都已经成了"落汤鸡"了,不过我们觉得不虚此行,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近距离观看到如此规模的自行车比赛,更重要的是看到自行车队员那种积极向上的永争第一的拼搏精神。

作者 戴圣民

指导老师杨琦

优秀作文两篇 此时无声胜有声

优秀作文两篇 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我左耳充斥着电视里《超级女声》节目中歌迷的尖叫,右耳忍受着《两只蝴蝶》的摧残,我不禁怀念唐诗名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的美好意境。

啪的一声停电了,仿佛顺应我内心的请求,世界顿时安静下来。我不禁苦笑,只有停电,世界才如此宁静,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多么可怜,当我们身边到处播放重金属音乐,当我们的大脑被激情、躁动、狂热占领高地,当我们开始接受类似《老鼠爱大米》、《两只蝴蝶》之类的歌曲,当世界名曲被窜改得面目全非、已然失去了那原始的优雅,我不禁想念那个坐在树阴下,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听60年代那种传声机流泻出来的音乐的日子。我发现我竟找不到一个安静的环境,街上车流如洪水,各种紧急拆迁、疯狂甩卖令我厌恶,家中妈妈的《两只蝴蝶》、妹妹的偶像正哼哼嘿嘿令我烦躁。现在正好,让我清净一下,让我沉醉于这无声的片刻,我不禁想呼喊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很佩服《超级女声》这个节目,它让我明明白白地看到原来专业与非专业没有界限;我很佩服《红楼梦中人》的选秀,原来还可以这样招募演员甚至这些演员中一大部分人连《红楼梦》都没翻过,没有对角色的了解,只有外在的华丽,又如何将这一经典再现;我很佩服那些热衷摇滚的狂热青年,他们热衷于自己的爱好,有的竟可以在夜深人静时为广大居民高歌一曲,多么无私的奉献精神啊!

本来,我是不太反感一些网络歌曲的,那毕竟是人们自己热爱的,是人们自己的歌,可它们制作粗糙、唱功不佳,又实在让我不敢恭维。我不强调哪个好,也不想消灭流行,我只是认为,当粗俗的、浮躁的、娱乐大众的音乐压倒了那些经典、纯粹、使人心灵宁静的音乐时,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社会中的浮躁是不是有些过多了?娱乐性质的节目的升温,是否正折射出我们内心的躁动?

我憧憬看不见、听无声的境界,可是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了。呜呼哀哉!我也只能在这停电的片刻享受无声的世界。但真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

雄鸡啼而天地晓晨将至;苍鹰嗷而天穹愈发辽阔;孤狼嗥而群狼四起聚集。

声音,无形中成了最有力的号角。人们打破了沉默的境况,在声音的激励下稳步前进。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重音,当中原想起朗朗的读书声,那是孔子的谆谆教导,一直唱响至今;那从中原西部崛起的金戈铁马之声,是秦帝国统一全国的宣战;还有那浑厚、有力的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是全国人民被积压几十年的对自由的渴望和对胜利企盼的怒吼。种种声音都如此坚定地传唱,倘若没有了这些,历史不仅会沉寂,中华的天空也将暗淡无光。这无不是有声胜无声。

声音在平实中传递。瑟瑟秋风卷着枯槁的落叶,冷冷湍流拍打潮湿的岸。杜甫将这平常的声响化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文字,让声音流传至今;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同为天涯沦落人,白居易在这情至意深的琴声中听出歌女的心声,于是为君翻作《琵琶行》。从花开花落到云卷云舒,文人墨客喜欢用文字将声音化作永恒,而寄予感情的声音,更突显有血有肉。没有声音的文字,我们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失去了自然的妙音。没有了声音的感情,我们很难琢磨那个的文人社会,这无不是有声胜无声。

声音在沉默中得到升华。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面对麻木的中国同胞,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敲醒东方沉睡的雄狮,使彷徨的人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之前,清政府无声的妥协,使中国沦为洋人的猎物。而这之后,雄狮怒吼,奋勇抗争,声音响彻大江南北,革命也如火如荼进行。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无不是有声胜无声。

坚定地声音可以冲破层层的乌云,排斥嘈杂市井之声。那本饱含马克思、恩格斯心血的《资本论》,让无数人民揭竿而起,因为他们听到自由之声的召唤,这声音已化为动力,指导人民反抗压迫;当从农民工、个体企业中选出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时,他们强有力的声音就代表了广大人们的利益。这永不止息的声音从古到今敲醒了时代的鸣钟。一个国家正昂然前进,这无不是有声胜无声。

声起,人行,现于世;声涨,世变,人仍行。

让我们侧耳倾听激荡了千年的声音,让我们凝心捕捉震颤心灵的声音,让我们努力奏响属于自己的豪迈之声。因为,此时有声胜无声。

上一篇:艾溪湖游记作文 下一篇:捉虾记作文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